常常听到周围志同道合的家长们在一起吐槽: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东张西望,回来问TA上了些什么内容,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回家辅导功课,坐在身边的孩子只剩下肉体,灵魂早已出窍;
课后做作业状况百出,容易粗心做错,而且速度慢,往往要弄到十一二点才能睡觉……
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这都可以归结到孩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专注力。
孩子的专注力不仅是天生的,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分析原因就谈训练方法,根本无从谈起。这篇文章从了解专注力开始,告诉大家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什么是专注力?
专注力,也可以称为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每个人的专注力,都或多或少地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专注力缺陷,常常是许多学习差学生的共同特点。
说到专注力,就不得不提到“心流”这个概念。
“心流之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曾经说:“对意识的掌控决定了生活的质量”。
米哈里教授采访了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人群,发现他们普遍拥有一种积极投入的状态。身处这种状态中,他们有非常好的专注力,感受到极大的乐趣和喜悦,也会带来极高的效率和成就。
为什么专注力那么重要?
专注力是所有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看一下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目标明确,上课专注听讲,放学完成作业,每做一件事情都全身心投入其中,有条不紊,快速而又高效。
反观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漫无目的,上课人虽然在课堂上,但思想却已飞到九霄云外,课后作业不会做,导致更加不容易集中精神,所以作业往往拖到十一二点完成,而且容易出错。
同样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努力,学习效果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一定程度上,专注力比智商是更容易让孩子成功的因素!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脑神经发育还未成熟,越小的孩子,专注的时间会越短。
2岁开始是孩子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期。很多专家都提到过,保护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不打断。
教育家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即使是成人,也经常会被外界所干扰。
当家长们发现孩子在被某样感兴趣的事物深深吸引时,这是难能可贵的发展专注力的大好良机,千万不可打断他们。
当然,除了不打断,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们其实也可以主动出击,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专注力培养上的几点体会。
培养专注力的几个小贴士
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家里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
我给Abby的活动场所分了类别,有学习桌、手工桌、阅读角。每个地方分工不同,布置的东西也不同。
文具放在固定的地方,书籍都分类放好,手工材料都装在收纳箱内。
这样不仅能减少Abby找东西的时间,而且当她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分心。
2、培养一门兴趣爱好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培养一门兴趣爱好。比如学一门乐器,或者下围棋,练书法,又或者参加体育竞技活动。
家长们并不真的期待孩子今后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通过这些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学习的东西并不是越多越好,反而会分散孩子的专注力。
我的建议的是发掘一到两项兴趣,长期发展才是硬道理。在Abby的成长中,我也遵循这个原则,在兴趣爱好中选择了她最爱的钢琴和芭蕾,而且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3、榜样的力量
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能力,他们身上很多的特点,都是长期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耳濡目染的。
家长们自己做事三心二意,做事时一会儿刷微博,一会儿看抖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能学得好。
爸爸妈妈自己学习、阅读或者做其他事情时,如果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力,相信孩子也会有样学样,知道做事就应该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4、游戏的作用
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吧,这些都是专注力的杀手。
让孩子多玩一些积木、磁力片、拼图等益智玩具,对于培养专注力很有帮助。
当然,如果家长们能够和孩子们做一些小游戏,既可以培养亲子感情,又可以培养专注力,何乐而不为呢?
下面我来介绍几个亲子互动的小游戏,分别从视觉、触觉和听觉角度出发,多维度对专注力进行训练。
视觉:
纸杯魔术:把一个小球放入三个纸杯的其中一个,家长移动纸杯让孩子观察小球最终在哪个纸杯里。
找茬儿(视觉版):给孩子两幅相似的图片,找出不同点。
一口气读数字:给出一串数字,让孩子一口气读出来。
听觉:
词语分类:家长读词语,家电类的举左手,文具类的举右手,其他类的保持不动。
听写数字:家长读一段数字,让孩子记住并听写下来。
找茬儿(听觉版):给孩子读两句相似的句子,找出不同点。
触觉:
猜字游戏:让孩子闭上眼睛,在孩子手心上写数字,让孩子猜出是什么。
结语
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除了不打断这个原则,家长们还可以主动出击,用各种方法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但是,专注力可以培养,但必须符合儿童发展规律。
有些妈妈说,我的4岁儿子去外面上辅导班,完全没法坐定一个半小时认真听课。这种对孩子的过分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
科学专家曾经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注时间是不同的。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们切勿把自己的焦虑传递到孩子们的身上。
培养孩子专注力要循序渐进,切忌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