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筱懿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当年报社来了两个实习生,A属于很优秀的才女,B则是普普通通的姑娘。
李筱懿对A天然的产生更多好感,但是往后的日子里A、B表现出了差异,李筱懿更愿意把工作交给B而不是A。
A的性格孤芳自赏很难虚心接受老师们的意见,对于老师们对她文章甚至每个字、每句话的删减都分外在意,要向她解释的清清楚楚;而B不同,她相处起来舒适自然,用心对待每次前辈们的修改意见且记录在册,经常拿来和自己的初稿比对,文笔也在磨练中成熟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B与报社任何人的关系都非常好,甚至对高冷的A也很友善,总是由衷的称赞她,什么时候能文章写得像A一样就好了,A听了总是很受用,也乐意指点她,B难得的是在同龄的A面前如此虚心,不计较A流露出的轻慢和骄傲,于是B成了A实习期的唯一朋友。
实习结束后,报社的前辈们讨论起这两个同期进来的实习生,感叹:B这个姑娘以后一定能成就大事业,能够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共处,低下身段向别人学习是项大本领!
果然若干年后,A成为李筱懿朋友的下属,依旧高冷,难以融入集体。她成了盒子里的倚天剑日渐被淡忘,很多年还是一名普通员工——普通没有什么不好,只是现实和她理想的落差太大。
B则去了一家房产公司,没几年的功夫B作为甲方代表成为了作家李筱懿所在报社的客户,她的职位越来越有分量,但依然一如既往的知道进退。
故事中的B就是那个最懂得人情,知进退的姑娘,她的事业上的顺利是她性格的必然结果。她的谦卑,努力,虚心放低身段看似在一步步退让,实际上是为自己一再赢得。
我相信B一定最能感受到A的孤傲和清高,但是她可以全然不顾A流露出的轻慢和骄傲,她真诚称赞换来了A的乐于指点。
谁都有排他的思维,B不是拆掉了自己的心墙,而是她压根就没有心墙。
哪有什么人事事都顺遂,只不过懂得拆掉心墙,知进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