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过杨绛先生的文笔,不是说文采惊人,倒是像我大学老师说过的那样,你们可以去看看杨绛先生的书,你会感受到她的每一个字都不是急于下笔,仿佛都是经过斟酌、推敲得来。看完这本书感觉确实如此。
这本书,我原是想放假前在图书馆借来看得,奈何我在图书馆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我在微信里有提到。回到家,抠门的我破了例,在淘宝上买下了它。
读这本书,就好像我面前坐着一位满头白发,带着一副老花镜的慈祥老太太,她在我的对面,讲述她的故事,讲述着‘她们仨’。这故事娓娓道来,踏实而平静。但就是会让展翅飞翔遨游的你,回归地面,回归真实的生活。
文章前一小部分,写着钱钟书被叫去开会,杨绛在家中左等右等都不回来,她责怪着自己没记住车牌号没看清来的人,怎么能稀里糊涂的就叫钟书上了车呢?惴惴不安中,娘俩也被一个电话叫去陪同。在这等待与回忆中,都能深深感受到家人紧紧相连的情谊,女儿体贴的呵护,妻子的牵挂。再然后,就写到了女儿和丈夫的病,晚上在睡梦中梦着女儿的状况,白天就陪着同样不舒服的钟书,与他絮叨着女儿的事,钟书从不过问她是如何了解,只是静静的听着。
又是一个梦,女儿不在了。。但一切都显得那么坦然平静,也对,在一起惺惺相惜的日子永远不会抹灭,用心的爱过便不会有遗憾。再然后,钟书不在了,留下杨绛一个人在世间,回忆着‘我们仨’。
我静静地读着,静静地随着杨绛一家的脚步停停走走,那些看起来波澜不惊的日子,那些随波逐流般的逆境,在杨绛先生的笔下,都成了生活小小的协奏曲。陪伴、呵护、接受、踏实,是我在这本书中学到最多的,我原以为我只是找回了内心的平静。我总是愿意和妈妈分享任何东西,读过的书尤其,我和妈妈讲我刚刚看完的‘我们仨’,从杨绛描写的钱瑗钟书生病开始,母女相惜的梦,钟书理解的不问,钱瑗最后的挥手,讲着讲着竟然哭了起来,泣不成声。
由她最后的挥手又联想到她小时候的很多事情,写到钱瑗好久没看到爸爸,钟书回来后,钱瑗有些不认得了,钟书在女儿耳边说了句话,她立即感化似的认得了爸爸,杨绛在书中写,‘钟书说的什么话,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没人可以问’,之后的几句都是杨绛先生关于悄悄话内容的猜想,莫名伤感。徒留着杨绛先生想着‘我们仨’。我不知道我竟然可以记得这么清楚,给妈妈讲的时候竟然可以直接说出这句话,我也不知道我为何哭的如此伤心,可能杨绛先生的事迹感人,又或是正好触碰到我心中的点,也可能是因为旁边坐着我的妈妈。
哭过之后,我才反应过来,杨绛先生平华朴实的文字实则记录了女儿的一生,她俩的大半辈子,书中找不到一句抱怨,一个苦字,但他俩的生活难道真的就是如此顺风顺水吗?实则不然, 在平淡中给人力量,让人有勇气直面困难,也让人踏实生活,更加惜福。
仨人如今也终于得到了团聚,希望能够依旧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