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围人一贯对我第一印象的反馈来看,在他们心目中我是一个肥胖又貌丑,毫无交际能力且内向,没有天赋只知死读书,试图努力上进却又无果的人。
这样的第一印象,会引起人们看似不同但内核一致的两种行为。一种是引起人们的叹息之情,资质平庸但礼仪周到的我会让他们觉得可怜又可爱,因此对我照顾颇多,行为动作间充满对下位者的怜悯与爱护。而与之相反,则是以世俗价值利益判断我任何方面均不能为他们所用,头脑冷静的他们迅速将我打入可以任意欺辱的最底层。毫无利用价值的我直接被他们定义为角落里的老鼠,沟渠里的蟑螂,我所配得到的待遇就是恶言相向随意屈辱。
如果说来自同性的只是居高临下的怜悯和与我相比自我感觉良好的高傲,那来自异性的恶意则更为直接。在异性眼中,我是既没有性魅力更不能被吸血的异类。既然是异类,那么就不配当选他们心目中值得称赞的“女性”。很多初见不久的异性就能对我随意恶言相向,向我随意倾泻压抑已久的恶意。既有对于攀登不上男权阶层高塔的不甘与仇视,也有对于不可获得更多优质性资源的惶恐与怨恨。
无论是因为怜悯我而照顾颇多的那一类,亦或是轻视我而随意侮辱我的这一类,看似毫不相关的两种行为,本质上对我的要求都是相同的。这个要求就是,在他们眼中,我只能被禁锢于由他们所设定的框架之下,注定的位置是所有人潜意识流动的最底层,且不能反抗。我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他人的恶意——无论这恶意是高高在上的怜悯或者高高在上的恶言相向。
假如我反抗他们所设定的结构,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反抗只会带来更变本加厉的压制。我在近三十年的生命生涯中,无论我家中、学校、亦或是出社会由一个工作单位换到另一个工作单位,承担的都是这样的角色的我,始终在逃跑,始终在寻找下一个可以不被当成这样角色的场所。但遗憾的是,均以失败告终,我遇到的每一个群体都用尽全力把我摁死在每个群体潜意识的最底层,包裹着蜜糖的,包裹着拳脚刀剑的服从性测试层出不穷。
我有过很多疑惑,诸如真实的情况,一定是群体意愿规定并预测其发展的吗?每个人真实的思维,心智以及能力,群体一无所知就能对妄下定义在群体中的排位吗?最重要的是,我要如何正确的反抗加诸在我身上的所有恶意,我日日凝视深渊,如何不被深渊所吞噬?
这些疑惑在我如实承认三个事实之后,荡然无存。
事实一:我如实承认,我是一个标准的内向型人格。我明确的知道当我需要达成一个目标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我在对抗群体最低处潜意识的过程中,清晰的了解到我的优点与缺点,我能力的上限与下限,我内心中的防御机制与底线保护层。
事实二:我如实承认,上文所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恶意施加者,只是很单纯的不希望我这个人出现在他们面前。这样的不希望如此深刻,以至于他们根本不打算了解我真实的情况,只凭心中幻想来虚构我存在的地位与价值。
事实三:我对他们的任何态度,均不能改变他们心中的幻想。讨好型人格并没有让我生活得更好,放弃讨好型人格也并没有让我生活变差。
海底轮中有一项定义直指不需要任何定义的存在价值。安全感就是来源于此,而不是女人对于异性的常见需求“这个男人能不能给我安全感”,或者是男人手中攥得死紧的车子房子票子。
安住内心这种不需要任何定义的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