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参加一个沙龙,学习国学经典《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多年前,曾听人大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暗自惭愧,懵懂这是在讲弘扬品德之意。今日再次温习大学之道,明了学习是需要有次递的:修身齐家平天下。先有修身完善自己的品性,才能家庭和谐美乐,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国家安定繁荣。
说到修身,是反求诸已非外求他人。有意思了,这二千年前的圣贤思想早已明示过,当今流行的西方人本心理学何其相向而和:尊于首位的是修自身品性,手归于内而非指向外索取。
修身的过程中,做到心平气和不为外物所牵绊,关键在于格物。换句话说即是:做到心与物的分离。
说到此有没有忍不住要偷乐的?从前总是不懂“格物”,记得烂熟了还是不懂。昨天终于明白了,格物说的是,你的心不为所动,脱离开与他人或他事或物品的挂念。我理解的是不纠缠。偷乐的原因是,我或你曾经深深陷入纠缠不休的泥潭里,无法自拔,而不自知的要死要活的。原因是我的心挂念在事件里,与其没有脱离开,我的心动了,继而情绪之河暴涨进而泛滥成灾了。
说来很是应景。昨下午偶遇一小女孩,大约八九岁,放学后由奶奶接来餐馆吃饭备饥,等待稍晚些去参加一活动。不想女孩不小心弄湿裤子,奶奶很不理解,反复大声叨唠: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不小心,这么大了……后来孩子妈妈被奶奶一通电话叫来了,给孩子换上了干净裤子,可当换鞋子时,孩子的小胖脚紧顶着鞋头,鞋后跟死活提不上去了,孩子难受的哇哇大声抗议:不穿此鞋。孩子妈妈着急了:“你这孩子,前二天这鞋还能穿上,今天就穿不上了吗,不会呀,你忍耐一下,你老师指定的要穿这种鞋,来不及再去另买啦,你再忍忍。” 孩子依旧不从:“我穿着脚疼,走不了路,我就是不穿。”孩子妈更着急了:“那你说咋办吧?”那声音里透着压也压不住的火气。
我在旁遇此情况,心中条件反射般跳出第三只眼,仿佛一面镜子利于面前观照此情此景,暗想:潜意识的力量能帮帮她们吧。
于是我走上前,劝解道:孩子,先别着急,可能是下午了,你脚有点肿胀了,你相信潜意识的力量吗,你这样,好好和你的鞋沟通一下,告诉你的鞋:鞋,我喜欢你,鞋,你帮帮我,给我的脚留点空,宽松些对待我的脚,我喜欢你谢谢你。你多重复和鞋说说话。一旁的奶奶马上附和:恩,咱不着急,不急了。
拿这件事现身说法,因为裤子被弄湿了,奶奶不接受此事,心中升起了情绪责怪孩子,妈妈来了也不接受鞋子顶孩子的脚,也着急了,随后孩子也着急了,三人都和这些意外事件纠缠不休,只会火上浇油,更加心烦意乱了。我作为旁观者内心是平和的,好在我目前修习的目标即是,保持心态平和,做一根定海神针。如此这样思维容易作全局观跳出事件中。殊途同归,这同样做的是将心脱离开人事物的牵绊。
如此看来,照镜子观照的方法还是管用的,起码可以令人很快意识到,同样用西方心理学解释是看到:奥,我看到发生了这件事。意识到或看到此事,就可以站开一定距离来观照此事,理解接受发生了的,你会脱离开此事不至于限入期中,做到心平气和冷静处理事情。
格物,说起来容易,做到真的不易。心,平和地接纳包容自己看不惯的,不是在头脑层用功,是带着觉知在内心不断修炼完善自己的习性。好在你我已开始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