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又犯了,直到现在才完稿。
=====吐=槽=分=割=线=====
好久没写这么矫情题目的文字了。
=====正=文=分=割=线=====
今天是腊八节,在南山讲寺做了将近一周的义工之后,很遗憾没能同寺的师父、师兄们一块参加施粥活动。
腊八前不久,在罗辑思维杭州微信群里偶然看到一条南山讲寺送腊八粥的图文消息。经了解此活动是由杭州罗友南山讲寺的住持昌乐法师发起的。活动中需要大量的义工来寺院熬腊八粥,我毫不迟疑的报名参加了。起初只是本着对寺院生活的好奇,只是把它当做一次普通志愿者的公益活动,并没有深究其背后的宗教意义。然而,入寺后感觉并没有像当初想的那样“单纯”。
由于南山讲寺地处杭州郊区,坐完地铁又倒公交,一个半小时之后才到达。寺院位于安贤陵园之内,公交到站后需从陵园大门入内,然后爬上一段小山坡方才进入寺院。此处陵园紧邻寺院,想必长眠于此的逝者日夜听讲佛法也是一种福缘吧。
南山讲寺始建于南宋中期,毁于近代,改革开放后复建。近年来,在昌乐法师的倡导下,兴盛讲习之风。之前寺院只有三间泥瓦房,如今雄伟的的大殿已拔地而起。寺院依山而建,无论是从山下仰望,还是从山上俯视都很壮观。
在主事的继文师父安排下我开始了入寺的第一份工作——烧火。熬粥岂能无火,想熬出好粥必先把火烧好。在和几位一同烧火的师兄攀谈之后才知道,原来在寺院做义工与社会上普通志愿者不同,是佛法修行的一种,他们都是长期在寺院做义工的,而且许多都已经皈依了。
经过一天的劳作,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完工回宿舍。这是我第一次在寺院过夜,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和期许。是夜无事拟诗一首,聊以记事:
《夜宿南山讲寺》
山处城北寺山南,
来去自由皆因缘。
一日修行不知觉,
袅袅梵音伴枕眠。
然而诗中的景象总是理想化的,现实的生活总是没有那么美好,“袅袅梵音”终究是诗人式的意淫,在现实中伴枕而眠的不是什么梵音袅袅,而是鼾声阵阵。慧明师兄总是埋怨小胖(果静长得有点胖被慧明唤作小胖)晚上打鼾响,其实他才是打鼾最响的,只是没人敢抱怨他罢了。与长夜相伴的除了如雷的鼾声,还有温暖的小窝。之前总觉得寺院的住宿应该是清苦的,而眼前的住宿条件确实好的出乎意料。如果说空调吹出的阵阵暖风让人春意盎然的话,那么两条褥子两床棉被简直能让人如临火窟了,以至于不得不半夜起来掀掉一条被子。
1腊八粥是怎么熬成的
既然是来熬粥的,自然要谈一下腊八粥是怎么熬出来的。首先是备料,南山讲寺的腊八粥选取了糯米、红豆、莲子、桂圆、花生等14种材料之多。通过精选、剥皮、清洗、浸泡等工序把熬粥的材料准备妥当。
然后是劈柴、烧火。熬粥用的是六口大黑锅(后来增加到八口),把柴火劈好后在灶台里进行燃烧。烧火是个细致活儿,火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该大时小了不行,该小时大了也不行;该保持火力时乱了也不行。因为烧火的灶台和熬粥的锅分割在一墙的两侧,因此烧火的人要时刻注意着墙那边的动态。要时刻准备着,对面一声令下就能随时调整火候大小。有时人手不够时,一个还要同时兼顾几个灶台。总之,烧火事虽小却是对一个人智力、耐力和应变能力的挑战。
接下来要说是熬粥了,熬粥是个苦力活儿。熬粥之前要先把热水和备好的料放入锅中。一锅粥通常要熬两个多小时,在此期间要不断地用大长铲搅拌粥以免糊锅。熬粥也有技巧上的讲究,例如搅拌方向要始终如一,要么顺时针,要么逆时针;搅拌时要一铲搅到锅底,然后螺旋上升。两个多小时始终保持一个姿势,熬粥绝对是对一个人体力和意志力的考验。在这段时间里粥会由稀变稠,直至熬出“粥油”来。粥出锅前十来分钟进行放糖,前五分钟放枸杞子。
粥熬好之后,为了·便于储存会把粥凉凉,然后打到盒子里封装。通常是凉很长一段时间,等粥彻底变凉了,然后再盖盖封装,这样才能保证能储存较长时间。
在熬粥期间总是听他们说熬粥就像熬人生,先苦后甜,有付出才有回报。当粥熬好出锅时,每个人都情不自禁的盛一碗自己熬的粥,感觉无比香甜。当然有人问起,是不是因为是自己辛苦熬的才觉得特别甜。不是,是糖放太多了。我如是回答。
2那些人
昌乐法师
昌乐师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和尚,出家至今已二十余年,把南山讲寺这原本一片荒芜之地变成了佛国净土。在传统印象中出家人本应出尘绝俗、一本正经的端坐在寺庙里念经。然而昌乐师父却完全颠覆了对僧人的固有印象,他是著名网络社群罗辑思维的铁杆会员,移动互联网的狂热爱好者。整日手机不离身,发微信、刷朋友圈比谁都利索。昌乐师父不仅玩自己的微信,还开通了两个南山讲寺的微信公众号:一个服务号,一个订阅号。为了这次推广这次施粥活动,又专门建了南山讲寺腊八粥微信群。
在微信群里师父时不时的发红包供大家抢,但是师父啊,您的红包怎么都是0.1元的啊,而且还分成99份!如果你就此认为师父是个吝啬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了弘法,师父可谓是倾家荡产,就这次施粥来说,腊月初一到初八每天四五千份粥免费发放,而且对不方便来寺院的或者外地的还提供快递服务。正如他自己所言: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我连家都不要了,还在乎这点钱吗?
昌乐师父是一幽默风趣的人,总是笑口常开,虽然他的牙齿很难看。他总能在乏味的生活中找到乐趣。有次他跑到灶台去慰问正在烧火的菩萨们,随口编了一个段子。墙对面熬粥的人再催你们火太小要加火时,你们就说催什么催,我烧得满头都是火,怎么没火了。逗得众人呵呵一乐。
慧思居士
第一天到寺院那天下午,我在烧火,慧思也在,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你猜我多大了?”一个女人胆敢如此直言不讳的问这种问题,要么是完全不把自己当女人看,要么对自己的容貌自信心爆表。后来才知道慧思属于后者。我当时推测也不过是三十几岁的样子,还没等开口,有人找她,话题岔开了。
几天后,在熬粥期间她问我昨天微信群里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儿。这些天群里一直有人发红包,各种闲聊,也算不上什么新闻,到时昌乐师父转发的一篇署名为慧思的文章挺引人注目的(当时我尚不知慧思就是她的法名)。她让我猜文章的作者是谁,虽然从文章的内容和别人的评论以及她今天的表现,我隐约觉得作者就是她,但是总觉得年龄对不上。当我问是谁时,她指了指自己,当时我就震惊了,因为文章的开头有一句是这样写的“丫头(指她女儿)举办了那场汉服素文化婚礼”,你女儿才多大竟然都结婚了!后文还有一句,这次真的惊到我了,“汉光素影周年后的今日,小女的小女,素宝宝孙女问世”。姐姐你才多大啊,竟然已经当奶奶了!她对我说,其实自己已经五十出头了!真真儿的看不出来啊,以至于让我这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喊起姐姐来都毫无心理压力!当时真想掏出我那某米手机开启人脸识别模式验一验真伪!
当问起为什么显得如此年轻时,她归结为长期吃斋念佛,心态年轻。常年吃素的作用有多大我不知道,但她确实是心态很好,行为举止完全是按照一个青年人来的。(更多慧思的故事详见她的文章《寺庙很远 腊八很火》)
在上海漂泊的河北青年Q君
Q君是一个思想上追求进步的青年。由于已经工作了几年,Q君受够了职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他在追寻一片心灵的净土,总是感慨难道世上就没有一处单纯善良的地方吗。在朋友的影响下,Q君开始学佛,寻找心中的净土。在微信群里Q君一得知南山讲寺的这个活动便连忙请假,马不停蹄的从上海赶来杭州了。
Q君对佛教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即想需求解脱,又对佛半信半疑。来这里就是为了探求佛的奥秘。Q君曾把信佛的人归为两类,一种是普罗大众,这种人文化水平不高,你教他什么他就信什么,倒也容易修成正果;另一种是有情怀的文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对佛也有独到的理解,这类人往往能对佛学发展做出贡献。
那天晚上当昌乐师父问他单纯和简单的区别时,他说单纯就是执着,单纯的人就是认准死理,不懈的努力;简单就是空无,一个简单的人就是什么都没有,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追求。无疑他是一个单纯的人,为了心里的宁静,为了早日解脱,他一直在不懈的追求、探索,祝他早日找到那片心灵的净土吧。(更多Q君的故事详见他的文章《南山讲寺记行》)
归心小居士
归心总是嘿嘿的笑,一笑露出俩酒窝,甚是可爱。小姑娘是个不折不扣的00后,十几岁的年龄却早已皈依。她家是福建的,可能是因为父母的原因,经常转学,从福建到山东、到杭州、到北京,下学期好像又要转学了。“归心”这个法名不知是哪位师父起的,倒也贴切,归心似箭嘛,早日回家吧。
小姑娘喜欢粘人,总是跟在别人后边忙这忙那,因此人送绰号牛皮糖。但小小年纪却是很懂事,干起活来不嫌苦不嫌累。有次装粥时,她对每个人在忙的人都说师兄辛苦,然后对自己说就我不辛苦,但是我的胃很辛苦,整天帮我消化东西。我本以为她是指自己太贪吃。没想到中午吃饭时,她坐到我旁边说:我已经两顿没有吃饭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就是不想吃,这叫正午一食。归心食量很小,力气却很大,一个装有六十盒粥的大箱子搬起来竟然也不嫌累,明明是萌妹子偏偏要装女汉子。与其他十几岁的小姑娘一样,归心也爱臭美,拿起我的手机就自拍,一拍就是一下午,还总嫌拍的不好看。
昌乐师父说她有韧劲,有坚定的决心,这么长时间的劳作也不嫌苦、不嫌累,于是就有意让她写一下腊八的感想。这可为难她了,非得让我教她写,结果憋了一下午只写了几十个字。因此,归心小居士让师兄加持你吧,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你就已经有范文了,只管拿去抄吧(只要你不嫌手酸),我不会告密的。
大智
寺里有两大智,一个是常住的女居士,一个是短期出家的师父。先说那位女居士,她和她老公已经在寺里居住好几个月了,负责掌管寺院厨房的仓库,给师父们做饭。她有一条狗,整日与她形影不离,甚是好玩。
大智师父,我刚去那天他也才到寺院,当时还是师兄,尚未剃度。他是云南某高校的团委书记,马哲博士,好吧,这两条也深深地震惊了我。因为有事离开了半日,等我回来时,大智已经完成了剃度,本想去围观的,竟然错过了。有一天,某电视台来采访寺院的腊八粥活动,要找一个寺院的师父谈一下感受,昌乐师父首先就想到了大智,派人去找他。听说是电视台的采访,已经走到半道上的大智推脱说:“我这样的身份不适合采访吧,不去了,你就跟师父说没找到我。”大智师父,这才刚出家就妄语,不太好吧。
3舌尖上的南山讲寺
南山寺的美食颠覆了我对素食的认识,没想到清汤寡水的斋饭也能这么好吃。先说说吃饭的流程吧,有些规矩还是要守的。吃饭之前会有一个师父负责打板(一个长方形的木板,用木棒敲打),告诉大家要开饭了。然后再敲挂在高处的大木鱼和罄,表示可以吃了。这还没完,开动之前还有一个规矩——念供养咒。首先坐在前排的某位师父会敲铃举腔,然后众人跟着一起念供养咒(与其说是念倒不如说是唱)。
吃饭之前会有义工在餐桌上摆好碗筷(通常是两碗一碟一筷),并提前盛入少量的饭菜。等众人就坐后,义工会拿着盛有饭菜的桶、盆以此给就餐者添加饭菜。因为寺院倡导节约,禁止浪费,所以当义工把饭菜端到你面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食量和口味选择加或者不加或者少加。由于大家都很自觉,每个人吃完后基本上都是光盘。餐后可以把碗碟放至水池旁,有义工负责清洗。
虽然都是素菜但是花样却不少,榨菜、泡菜、白菜、土豆等不一而足,味道很是不错,每顿至少都有四五道菜。主食除了米饭之外,还有馒头、油饼、面条、南瓜、地瓜等。此外还有白粥、紫菜汤、水果汤等流食。晚饭时实行自助式就餐,一众饮食全放在食堂门口的桌子上,想吃什么可以自行去取。晚上还有夜宵可吃,由于厨房是开放的,经常有义工或居士做好吃的。
由于是北方人,对面条情有独钟,这里的炒面深的我心,油而不腻,温软适口,每每都会吃上很多。还有一种不知名的素饼也是美味绝伦。有次吃饭前在食堂里闲逛碰到慧思,她见我双手插兜指责道:快把手抽出来,被师父看到会挨骂的。过会儿,她拿了一个素饼给我,“刚出炉的,拿去暖手吧。”我拿在手里感觉松软滑腻,闻之芬香扑鼻,作为一个吃货岂能放过此等美食,便毫不犹豫的饕餮起来,果然是酥软可口,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可惜后来再也没见过这种饼了,也不知道慧思是在哪儿拿的。慧思还给过我一个煎饼卷菜,说:这是北方的食物,没吃过吧?我说,我就是北方人,河南的。顿时她脸上爬满了黑线-_-|||
4那些事
光盘
“光盘行动”喊了一年,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在这小小的寺院竟是天天光盘。以前我吃饭有剩菜的习惯,来到这里却是每顿都吃的精光。寺院是一个教人感恩的地方,一粥一饭都来自施主的供养,都是上天的馈赠,浪费实在是一种罪孽。吃饭前念供养咒算是对之前罪恶的救赎吧。
年轻
除了前面提到的慧思,这里的人们都显得很年轻,朝气蓬勃。在装粥时看到一个阿姨,看起来也就五十多岁的样子,竟然已经七十多了。最佩服的就是那些七八十的老太太们,从凌晨四点多都开始熬粥,精力却一直很旺盛。
对于这些反常态现象我倒愿归结为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以前菩萨被称为观音娘娘,后来在近年来一些影视剧(如《用夸张手法叙述的一段西行游记:一只伟大猴子结婚的故事》,《一只叫做八种戒律的阳光灿烂的猪》)中竟变成了观音姐姐,简直是逆生长的典型代表啊,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物尽其用
寺院的节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有时候节约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有次吃晚饭被一个老奶奶叫去帮忙干活,她要把一大桶泔水(主要是些豆浆)搬到小推车上。我和另一个师兄合力才把它抬到小推车上,之后便帮她拉到了外面。本以为她是让我拉到外面倒掉的,哪知她却指了指下面的小土坡示意我拉下去。因为寺院依山而建,下去的时候要么走楼梯,要么走旁边的小土坡。随后我和她一起拉着小推车,小心翼翼的下了坡。到了底,她把旁边一个菜地的栅栏门打开,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您老人家费了这么大劲儿从山上弄下来,就是为了浇菜啊!
签单权
最后几天我一直负责发放粥。由于每天熬出的粥有限,每天出货量大约四五千份,而当天来领粥的人数又无法控制,所以必须制定一定的领取程序才能保证有序发放。领粥时通常是先到特定师父那里开具提货单,写明领粥人姓名和个数。有签单权的师父有负责客堂事务的“大堂掌柜”智涌师父,负责寺院管理的“大内总管”继文师父以及“帐房先生”如愿师父。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位签单终结者——寺院住持昌乐师父。昌乐师父不像前几位必须要用特定的提货单,而是随手拿起一张废纸,写上领粥人姓名,个数和自己的签名即可。
5修行
为了深入体验寺院生活,我第二天早上就同师父们上了早课。寺院的修行是辛苦的,早上4点半就要起床,当值的师父起的更早,我们起来时已经在敲钟了。早课5点正式开始,持续一个小时,6点吃早饭。
上早课要穿海青(一种僧袍长衫),带鞋套。师父们和常住居士都有自己的海青,我们这些蹭课的就只能临时借用公用的海青了。早课分为两部分,前半小时是站着念经,后半小时是绕着佛殿走,边走边念佛号。因为是佛教小白,也不知道这两部分有什么特定的称谓。那天是和Q君一块去的,我们也不懂什么规矩,只是跟在随行的几个师兄后面亦步亦趋罢了,后来听师兄说当时念的是阿弥陀经。
做早课时看到墙上挂着历代祖师的画像,本想拍个照,但当时气氛过于肃穆没好意思掏手机。画像上老和尚们从表情到着装几乎别无二致,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脸盲症。引我注目的是,这些先贤们的座下无不放着一双鞋,显得很是突兀,难道大德高僧们都有露足癖。后来一想,僧人要打坐念经,盘腿而坐,鞋子自然要放到坐下。念及于此,也就释然了。不过也可能有另外一种解释,正如某著名人民艺术家(鉴于他正处在风口浪尖上还是不提名字为好)所说的那样:双脚离地了,病毒就上不去了,聪明的智商又占领高地了~
僧人们的修行是很辛苦的,常年的盘腿打坐,得关节炎的肯定不少。有次听到一个小师父(看年纪也不到二十岁的样子)谈自己打坐的经历:有的人是打着打着就睡着了,我睡不着,先是双腿麻,然后变疼。不过小师父精力倒是挺旺盛,白天打坐不瞌睡,晚上玩游戏也起劲。那天晚上,由于大智剃度了搬到别的房间去了,他就跑到大智那个床位去睡,就在我旁边,晚上十一二点还在玩手机游戏。
在放粥时,发现有一处佛像的放置很有意思。那座佛像放在一处过道的拐角处,过道的一头连接的是居士们住宿的居士楼,拐弯过去另一头是去食堂的路。因此,每当饭点时,居士们经过此次总有人顶礼膜拜一番,回来时亦是如此。这样的细节不知是当初有意为之,还是随插之柳。
食堂的大厅里摆着几排书籍,我本以为是僧人们学习自用的。后来见Q君在读一本昌乐师父的书,说是从大厅随缘来的。原来这些书就是用来广结善缘的,有需求者可以自取。这些书都是由广大善男信女们资助印刷的,取书者拿走后可以再行传播流通。这是一个对方受益的体系,捐助着建了功业,取书者传播了福音,寺院兴旺了香火,佛法得到了弘扬。这不就是信息领域兴起的开发存取吗?临走之前我也顺手随缘了几本书。在一本《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一句感觉很有意思。前面说了一堆菩萨的神迹,然后是“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人艰不拆啊,菩萨你又何必道破呢。后面又说“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果然是贴心姐姐呢。
6宗教那些事儿
五百人的微信群天天炸群,围观熬粥的人群也是每天络绎不绝,但大多数人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拍几张或自拍几张照签到走人。走马观花的人自然是体验不到置身花丛时花的芬芳。对于宗教亦是如此,人们对宗教的误解往往源于对于宗教的无知,因为没有体验过。
昌乐师父在其所著的《沙龙的味道》一书中讲了一个“肉包子”的故事。有一天智涌师父在客堂吃包子,一个好事的居士问他:“师父,你吃的什么呀?”“包子呀,可好吃了!”智涌师父以一种调侃的语气回答他。结果到了晚间,整个寺院都在流传:智涌在客堂吃肉包子!一个寺院的知客竟然吃肉包子,而且是在客堂!实在是匪夷所思,昌乐师父不得已找来好事者与智涌师父对质。那人尴尬的反问:“你说好吃的包子,难道不是肉包子吗?”多么让人哭笑不得啊,一个念佛茹素多年的居士对常见的包子尚且有如此误解,更遑论普通人对陌生的宗教了。
Q君刚来寺院时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说了一下他来寺院经历的体验,结果朋友们纷纷表示不解,甚至有人打电话过来劝他千万不要想不开啊,千万不要出家啊诸如此类。有时候误解就是这样产生的,倒也不是知识量不够,而是所处的环境不同。
有一天Q君问我,某居士说寺院的一条狗往生极乐了,并托梦于他说自己做了山神,你信吗?(btw那条狗也皈依了)我反问:你信吗?他说他半信半疑。我只能说我不信,我又非狗,岂知狗有没有往生。
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不信仰任何宗教,但这并不代表我排斥或者反对宗教徒,只是世界观不同罢了。然而我很尊重那些有虔诚而坚定的宗教信仰的人。要知道这已经不是火烧布鲁诺的时代,这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时代。有时候当别人的价值观跟你甚至跟主流价值观不同时,不要盲目的去打扰别人的信仰,不要随意的打扰别人的幸福,也是一种美德。
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总是源于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而一个人的所接触到的现实世界又总是有限甚至狭小的。因而每个人所理解的世界总是不同的,这正如对于“女神去洗澡”这句话,高帅富和纯屌丝的理解是不同的一样。一旦离开了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往往会收获很多。
在这五六天的时间里,吃住都在寺院里,可谓近距离的体验了一把僧侣生活。仿佛不经意间闯入了另一个世界,就像是是误入仙境的爱丽丝,猛然发现原来还有一个与自己的认知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神奇世界的存在。
有天慧明问我法名,我说没有,之后又劝我去打七,说是能结识好多漂亮MM,我高贵冷艳的回复他两个字:呵呵。虽然我目前并不打算打七,更遑论皈依了,然而这段奇妙的旅程终究还是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些许变化。最起码慧明师兄送的那串佛珠是一直戴在手上的。说来也奇怪,这东西一旦戴上就仿佛是长在了身上似得,再摘不下来总是会感觉缺了点什么,也许这就是缘吧。真魔性~
偈语有云:
地藏打七净土宗,
俗世佛国本相通。
呵呵一笑暂且过,
哥们自在凡尘中。
=====无=聊=分=割=线=====
(在微群里常看到这句,但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实在无法忍受:那个符号根本就不是双手合十,而是两个人击掌啊,give me five!)
注:本文部分图片源自南山讲寺腊八粥微信群
版权声明:
本文系黎明鸟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商业转载请知会本人,若有未告而取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本人保留依法问候其祖宗十八代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