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至。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讲:“我未曾见过爱好仁德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德人,当然没有什么超过仁德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就是仁者,只是不让那些不仁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有那种在一天里将它的精力都放在作仁德的人吗!我还没有见过精力不够的。如果有精力不够的人的话,我从没见过。”
仁德不是外物,故不能被爱好和厌恶,更不是花精力来维护的。凡招人爱好和厌恶以及需要人维护的乃外界之物,儒家所说的仁德乃内心自然之物,君子心之所至,仁德所致。
陆王心学便是将儒家的“心即是理”发扬阔大了,更强调人的本性,也即强调儒家修身不向外求,而是向本心求索,所谓正心诚意。
反观当今社会,我们总在强调和教育,我们要喜欢善良和正义,反对卑鄙和邪恶,但效果甚微,这便是我们不从本心培养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