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原句
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备注:“畔”通“叛”。“磷”在此章中从古音,读[lìn]。
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备注:“女”同“汝”。
原文翻译
17.7 佛肸召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以前我从老师这里听过:‘亲自行不善的人,君子是不会去的。’佛肸在中牟发动叛乱,您要去,这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讲过这样的话。但不是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损吗?不是说过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只苦葫芦么,怎么能够悬挂在那里却不可食用呢?”
17.8 孔子说:“仲由!你听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我告诉你。爱好仁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蠢;爱好聪明而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不羁;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伤害;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容易闹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
我的感悟
17.7 这则首先可以感受到子路对孔子的爱是实实在在的。其次人我们了解到乱世之中,名不正言不顺的政权总想传召孔子帮自己做事,为自己助阵。但孔子的意志很明确,不能事于反叛者的政权之下。尽管孔子守住了自己心中的礼仪道德,但事实却是孔子的才能无处施展,若自己真的一无所长也便罢了,但明知自己满腔才华,却长期得不到任用,孔子的心中也是寂寞难解。伟人的一生也很不容易啊!
17.8 这则是孔子给他的弟子子路说的体己话。孔子认为仁、智、信、直、勇、刚是值得令人称道的美德,但这些美德都同时与“学”并存才有意义。举个例子,如果只知道直来直去,而不辅以学问矫正自己对“直”的认知,那就很容易变得尖刻,言辞之中容易伤害别人。只纠结于某种美德,而不继续学习去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那就很容易落入陷阱,在死循环里越走越偏,最终美德也会变味儿。
如果一个人天天说他要做一个好人,但不学习不进步,就很容易变笨变傻,傻好人很容易办坏事儿,典型的代表就是东郭先生;一个人喜欢聪明喜欢追求知识,但是不好学,不发自内心的学习,会变得放荡不羁飘忽不定,韦小宝是最典型的例子,一天到晚耍小聪明,阴谋诡计;一个人好信不好学,讲究信用,但不以学问来改变自己的认知,这样的人特别容易被人利用,最典型的例子是尾生,与人约着在桥下见面,被淹死也抱着柱子不放;一个人很直率但不学习,就会莽撞尖刻,这句话说的就是子路是典型人物。一个人直很好,但是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一个人不学习不提高不改变,这个人也许会造反,匹夫之勇,例子是李逵,;一个人不学习不进步,什么都诱惑不了他,这样的人容易成为隐士,侠客,狂妄自大。孔子没有把任何一个美德僵化固定下来,而是用成长型心态面对,这些准则是学习演进的。
有德行依然要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了解别人的观点,你才会走在追求这些美德的路上。我要践行终身学习,让自己一直走在追求真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