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屈从于外部的压力而不得不做某事的时候,那么他内部的自驱力就没有发展的机会,被外部压力抑制住了,这是推动型的父母。
我们要做顾问型父母,作为父母本能的会要保护和引导孩子,如果孩子年幼时通常是成立的,长大以后要让孩子意识到他的问题由他自己解决。
孩子是借由你来到这个世界,但孩子不属于你。如果你想给孩子更多的控制,就要减少对孩子的控制,要帮助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
父母往往很负责地监督孩子写作业,却恰恰忘了,作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是:培养有好奇心,能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解决孩子问题时,父母越用劲,孩子就会每况愈下,而不是逐渐变强,你用了95%的力,孩子就是5%的努力空间。
很多父母倾向于两种养育孩子的方式,一种是专治,一种是宽容。第1种使孩子顺从,而宽容的父母则认为孩子的快乐和幸福很重要,总是力求满足孩子的愿望。
但还有第3种选择,权威性养育。多年的研究证实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孩子们喜欢,但更尊重,让孩子们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到东西。
孩子需要发展空间,需要自己承担更大的责任。若想等到青少年发育成熟,不用督促就能按时完成所有功课,很难。调节情绪的前额皮质,在30岁出头才成熟。家长很难等到孩子成熟后再让孩子自己做主。
让孩子多掌控主导权,就能帮大脑建立起应对压力的回路,且压力来临时能快速回复。自己做选择会激活孩子的前额皮质并有效作出反应,这时大脑的领航员模块就会成长,通过这种控制感培养得更加强大,在压力面前不会失去控制,沦为斗狮战士。
不必太担心孩子的事,要注意的是,你自己不自觉的胜任,可能影响孩子。
父母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归宿。
家,应该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休息和恢复的地方。让孩子知道深深地被父母爱着,他们的韧性就会增强。
唠叨、提醒的效果远不如一句:我那么爱你,才不愿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
如果孩子没有安全感 ,会固步自封活在自己世界里,或是抓住机会离家出走,在别的地方建避风港。
在家有很多压力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采取高风险的行为。
一位著名的精神科医生说不吵架就相当于风平,孩子的表现自然就跟着浪静了。
允许孩子做得不好,要记住,它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胜任感,在能够达到有意识地胜任这一水准之前,需要亲自去学习那些不知道的事情。
给孩子提忠告,相当于孩子一路走来都用得上的救生圈,告诉孩子你担心什么,再好好和他聊聊这些事。只提供辅助,不掌舵,才是正确的方式,但有些父母认为不凡事过问,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比方孩子不想练习乐器,要知道,不可能让一个心理排斥的孩子去真正练琴,长期搞内斗,对家庭很不健康,所以建议采用以前提的做家庭作业一样的方法:当好顾问,但不要强人所难。
你可以和孩子解释一下音乐对你和你的家有多重要,音乐曾经带给很多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感。也告诉孩子这需要付出很多,但很值得。希望他能掌握某种乐器,愿为他继续付费并帮助他在练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而你不跟他争执恋情,这件事是出于对他的爱,不希望家里动不动吵架,而毁了他眼里真正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