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班主任成长故事”撰稿)
高一开学没多久,我便接到一个男生妈妈的电话,她充满焦虑地说:老师,你可千万别相信我的孩子,你不知道他多能撒谎,他特别会给老师制造各种假象,让你觉得他是个好孩子。
晕,竟然还有这种当妈妈的。
我没有太理会这个妈妈的话,对于新生,我尽量不用有色眼光看待,我尽可能地给每一个孩子相对宽松的氛围,让他们自我展现。
在新的集体里,我发现这个男生特别热心于班级管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凭借着一身正气与较好口才,他在学生会、班委会中均获有要职;他的中招考试成绩还是班里第三名。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阳光积极、学习优异的好学生。我怎么也无法与家长起初给我的介绍联系在一起。
开学一个多月后,有老师私下偶然听说有女生议论这个男孩儿,说他对女生总是过于热情,然后就有意无意地用胳膊往女生身上蹭,蹭得让人非常恶心。
很快数学老师投诉他上课玩手机,而且是第二次,忍无可忍才反映到我这个班主任这里。数学老师非常气愤地说:“第一次发现他玩手机,他缠着老半天,又是哭涕又是发誓,说千万不要让班主任知道,自己保证以后不会再犯第二次,而且从那之后天天找我问数学问题,真的是上课专心听讲,下课有空就问,我觉得他一定是痛改前非,绝对不会犯第二次,没想到两个星期不到,他竟然又开始在我的课上玩手机,而且还打游戏,我走到他身边他还没发现。”
蹭女生,这差不多就是一种性骚扰!上课玩手机,这完全是无视学校纪律,而且完全恶意违反!
然而,他是班级的副班长,主抓纪律,班会课上常常一讲班里的不良现象,他总是义愤填膺,那一身正气的样子,真的无法把他的形象统一起来——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分裂人格?
我终于想起了他妈妈的警告:千万别相信我的孩子!
我开始找这个孩子直接沟通,但每一次沟通,效果都极好:痛苦流涕,悔不当初,对天发誓,立字为证,然后只见他立即行动,全力投入学习,而且上课极其专注,下课一有时间就往办公室跑,不断地找老师问问题,虚心请教。当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孩子真的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时,他负面的信息就又传来……
正如他妈妈所说:不值得相信!他太会制造假象!
我开始与他妈妈不间断的沟通,以期想多了解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
据父母反映,孩子不知道有多少部手机,他周末在家能通宵地上网打游戏。经常性地没收一部手机,隔一段又发现一部,再没收,再发现。问他手机来源,说有自己买的,有借同学的,有路上捡的等等。父母后来还发现,孩子电脑里存着不少的黄色电影小说。妈妈曾给我打电话,说有几次深夜,自己突然醒来时,发现他在自己的卧室里,站着一动不动,也不开灯,每次都把自己吓个半死。
妈妈非常担心,孩子的这种品性会影响他的未来成长。一再请求我的帮助,希望能严格管控孩子。可是我又从哪里去下手管教呢?越了解他,我越不知道从哪里去管教。
我开始思考这个孩子成长到这一步的原因。我发现,这个男孩儿好起来简直“完美”,他只是无法阻止内心深处的逆反与躁动。
我想起了一个心理学家的话:人所有行为都会基于安全感的需求。
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如此完美地表现,不断地自我掩饰,只有一个目的:自我保护,寻找一种安全感——用取悦大人的方式保护自己,用压抑自己的方式取悦大人。
孩子毕竟是孩子,成长之中不犯错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人的要求又不可违背!怎么办?
孩子很快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掩饰!掩饰不了呢?那就“谦卑”!那就“发誓”!
一个孩子走到这一步,根源只有一个:家庭,父母!孩子的作假行为,源于父母的强大掌控。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妈妈是一个幼儿园老师,一直用对待幼儿园小朋友的方式管教着他的儿子。母子之间几乎毫无诚信可言,一个步步紧逼,全力掌控,要求孩子必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一个全力应对,内心叛逆,一心想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一步一步地把孩子逼得八面玲珑,特别善于种种作假与掩饰。经过做家长的工作,后来这个孩子有了不小的改观。
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表面上是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但深层里是家庭父母,是成长经历。作为班主任,要引导好学生的行为习惯,管控好最基本的日常表现,但也更应当去探究学生行为习惯背后深层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一个学生的行为,不至于盲目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