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地认为,人是需要冬眠的。凄风苦雨中抑或干冷的天气里,最好大雪封门,宅在家里或窝在窝里,读读书,写写字,喝喝茶,或者涮一顿火锅,想想都美。雅兴来时,邀上一二知己,踏雪寻梅,或者围炉夜话,多好!
怀念故乡的冬夜。
大雪纷飞的隆冬的夜晚,忙了一年的村民闲下来了。奶奶家的灶火(我们这里的乡下这样称呼厨房)常常是座无虚席。屋子中间烤一笼火。柴是一块派不上其它用场的老树根。有板凳的坐板凳,没板凳的干脆席地。在软软的麦秸上一盘腿儿,就听爷爷开讲了——说书。现在想来,爷爷说的无外乎他床头的那些书,什么《水浒传》啦,《说岳全传》啦,详细内容大都记不得了,唯一记得的是红红的火苗映着的爷爷那和蔼生动的脸庞和村民们那满足的神情。也许,还有奶奶那望着爷爷时幸福的笑容。爷爷的说书吸引着我,奶奶悄悄埋在火里的烤红薯的香味吸引着我。有时,奶奶还会在火里扔些玉米粒,火烤着木头,哔哔剥剥地响。时不时,“嘣”的一声,玉米粒爆了,开出美丽的花儿。奶奶拿火棍儿轻轻一拨,把爆米花刨出来,分给在座的人们,这算是中场休息吧。
后来,到县城上小学,最快乐的周六下午放学回家。父亲骑着半新不旧的凤凰二八自行车,妹妹坐前头横梁上,我坐后面车座上。父亲总不忘在车把上捎上点儿零食,一兜橘子抑或几包麻糖,或者几捧花生。爷爷奶奶生前是喜欢吃这些零嘴儿的。后来,读《平凡的世界》,让我感喟的除了小说中人物多舛的命运、不屈的性格,更让我感动的是祖孙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浓浓的亲情,它是贫瘠日子里的暖阳,光照人间。它是大雪纷飞的人生路上的慰藉,你所有奋斗的动力和源泉!有了这温情,冬天便不再寒冷!
那时,只嫌自行车走得太慢,恨不得一下子插翅飞回家。走近村头,朦胧的夜色中,依稀可辨两个人影,我的母亲和小妹不知在寒风中候了我们多时?
欢欢喜喜回到家里,爸妈便开始张罗着做晚饭,那时候最爱吃的要数热汤面了,因为很难得,所以记忆犹新。
孩子们多,妈妈做好了饭,尽着我们盛,等她去盛饭时,往往已所剩不多,所以姑姑们编了一个顺口溜:免儿免儿擀面片儿,擀到晌午喝半碗儿。(妈妈叫柳均免。)不谙世事的我们那时也会跟着叫,现在想想真是傻啊!
妈妈擀好了又匀又薄的面片儿,爸爸下手炒菜,新嫩的肉丝白菜在锅里滋滋啦啦地响,空气中弥漫着肉的香、菜的香,缭绕着轻烟。我们姊妹在一遍敲着碗筷——早都迫不及待了!父母这时也都特别高兴,不与我们计较。(父亲的家教很严)等热腾腾的面片儿出了锅,放点儿辣椒,搁点儿醋,大快朵颐之际,是满满的满足!
吃罢饭,洗涮完毕,黄晕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妈妈纳着鞋底,父亲便不再叫我们温书,任我们享受自由时光。他们不时抬头看着嬉笑玩耍的我们,有时父亲掐了烟,“来,孩子们,我们来个脑筋急转弯。”室外风呼呼地响,室内,却温暖如春。
在这个寒冷潮湿的早晨,我怀念我的故乡,怀念我的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如今啊,我早已做了母亲,当我在晚上九点多钟徒步给上高三的儿子送伞而丝毫不计新裤子上甩的泥点儿,当我们娘俩儿风雨同舟走在回家的路上,当我看到儿子开心地吃着我为他做的蹩脚的饭菜。
我是多么地满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