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生花》这部影片给我留下最深刻的感触让我躺在床上还要依旧翻来覆去的多想的问题是:当有一天,一个和你名字一样,甚至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而他又不是所谓的现代科技克隆出来的另一个和你具有同样思想的人,那你将如何面对。或者你有没有想过,也许在这个世上的某个角落,就存在着这样的一个人。
倘若有一天,你站在教学楼门口等人时,百无聊赖,四处张望,不经意间瞥见一个和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正从路口向你这边走近,你会作何想法?气恼吗?怎么会有人长得和我一模一样呢,我不应该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吗?惊恐或是兴奋?
这种感觉很奇妙,两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成长的经历不同,各守着自己的岁月过活。他并不是另一个你,他不是你的镜子,他有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但即便如此,人类所具有的普遍情感是相通的。正如史铁生谈论爱与孤独时说道“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之隔膜。爱之永远的激越,由于每一个‘我’都是孤独的。”也许某一刻,你们都盯着墙上的画发呆,陷入沉思,画中所隐含的情愫勾起你们共同的思绪;也许某一刻,你们都在床上和自己的爱人缠绵,享受那刻的欢愉;也许某一刻,你们抚摸着路边的树,感受到生命暗涌的力量。在那样一刻,你们的思想,你们的感情,在茫茫宇宙中的,穿越地域,透过物质的尘埃,在某个焦点处相遇。突然,会有那么一瞬间,你能感觉到另外一个自己的存在,你能读懂那穿越千里传递来的讯息,你并不孤独。
孤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是作家还是导演,都试图用各种手段解释这个抽象的名词。史铁生也写过,没有什么可以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在影片中,波兰的薇贝尼卡在第一次爱的体验之后,和姑妈说了一句:我觉得自己并不孤独。同样,法国的薇贝尼卡发现自己爱上那个儿童作家之后,也和她爸爸说了同样的一句话:我觉得自己现在并不孤独。这些相似都可以看作为孤独与爱的互相证明。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颗孤独的星球,期待着一天小王子的到来。
此外,两生花这种题材在国内外的文学影视作品中经常可见。比如聂华玲的《桑青与桃红》,以及川端的《古都》等等。其中不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爱我是因为我的长相,还是只是我,我的所有?不禁想起之前同学分享给我的那段《大明宫词》的部分视频,薛绍和太平的第一次相逢。“昆仑奴只是一张面具。面具下的人脸都是不同的。”我一直在想太平或许爱的只是薛绍的外貌而已,当后来与薛绍神似的张易之出现在她面前时,她不也沦陷了吗?只是张易之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太平不得不打破那还存留的念想。假使张易之真正爱上了太平,那他不就是另一薛绍,或者说对于太平而言,她爱的只是他们相似的那张脸。
我爱你。这三个字真的经不起推敲。唉,扯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