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清晨的厂家属区
画面
一根歪斜的电线杆,大喇叭挂在上面,早晨的阳光刚刚洒落,空气中还带着潮湿的露水气息。
广播声(嘶哑、重复)
“朱珍!朱珍!畏罪潜逃!畏罪潜逃!携带枪支,有知情者立即报案!”
画面
镜头扫过家属区的宿舍楼,窗户被推开,睡眼惺忪的人们探出头,脸上满是困惑。
人物对白
居民甲(揉眼睛):“咋的了?朱珍咋的了?”
居民乙(拉住邻居):“听广播,好像是杀人了!”
镜头推近
广播声继续回荡,画面切换到朱珍的旧照片,他身穿军装,英姿飒爽。
场景二:回忆——朱珍的权力
画面
上世纪70年代的农场,烈日下,年轻人排队等着填表,眼神中满是期待。朱珍站在办公室,指着一个年轻人,沉声说道——
朱珍
“你,好好干,明年争取转正。”
镜头
年轻人双手合十,连连点头,背后有人偷偷塞上一包烟。
旁白
“那时候,转正意味着铁饭碗,意味着能吃上饱饭,甚至意味着能找上媳妇。”
画面
朱珍打开抽屉,里面堆满了罐头、香烟,甚至还有几只鸡。
场景三:温师傅的理发店
画面
老旧的理发店,温师傅穿着紧身毛衣,手法娴熟地给朱珍洗头。她的手指轻轻按摩着头皮,朱珍闭着眼,脸上露出一丝享受的神情。
旁白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画面
朱珍用余光看着温师傅,目光停留在她白皙的脖颈和微微敞开的衣领。
剪辑快切
夜晚,朱珍和温师傅在小巷里低声交谈。
厨房,温师傅家桌上摆满了肉和水果,丈夫在一旁喝酒,浑然不觉。
黑暗中,朱珍推开温师傅家的门……
场景四:温师傅的儿子转正
画面
温师傅的儿子拿着转正文件,激动地跑回家。温师傅看着文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剪辑
夜晚,温师傅坐在床边,目光复杂。
第二天,她找到朱珍,轻声说道:“我们到此为止吧。”
镜头特写
朱珍的脸,先是错愕,然后渐渐狰狞。
场景五:枪响的夜晚
画面
农场的小路上,朱珍喝得醉醺醺,手里拎着半自动步枪,脚步踉跄。
快切
温师傅家,门突然被踹开。
枪口抬起,火光喷涌。
温师傅倒在血泊中,身体抽搐,墙上溅满血迹。
场景六:火车道上的诀别
画面
夜色下,朱珍拽着女儿,疯狂地跑向火车道的荒地。
人物对白
女儿(哭喊):“爹,你要干啥?!”
朱珍(低沉):“你开枪,打死我。”
女儿(绝望):“爹,不要……”
朱珍(咬牙):“不打死我,我就打死你。”
镜头特写
女儿的眼泪滑落,手指颤抖着扣动扳机……
[枪声与火车鸣笛交错]
场景七:豆角秧下的秘密
画面
晨曦微光,女儿用手刨土,把尸体掩埋,然后在上面插上豆角秧。
剪辑
女儿回到家,不吃不睡,目光呆滞。
夜晚,她坐在黑暗的屋子里,手中紧握着朱珍的军章,嘴里喃喃自语:“爹……爹……”
第二天,女儿被邻居发现缩在角落,指甲深深抠进墙里,眼神空洞,一直低声重复:“我没埋人……我没埋人……”
工厂议论纷纷,人们指指点点:“疯了,疯了……”
场景八:运动会的意外
画面
儿童节的运动会,红旗飘扬,人山人海。
镜头扫过
孩子们在奔跑,观众们欢呼,远处的豆角秧随风摇摆。
突发
一个孩子不小心绊了一下,泥土被踢开,一只发黑的手暴露在阳光下。
[惊叫声]
场景九:终局
画面
公安局,人们围观着挖掘现场。尸体被抬出,工人们交头接耳。
剪辑
通缉令贴满街头。
人群议论:“朱珍被找到了。”
镜头推近,女儿站在人群后方,头发凌乱,嘴里仍然低声重复:“我没埋人……我没埋人……”
公安人员低声交流:“她疯了。”
旁白
“那时候,枪毙犯人,都是在大广场公审,全市游街示众,再送去刑场。”
画面定格
朱珍,曾站在公审台上主持审判,如今,他的尸体却被豆角秧出卖了。
黑屏,字幕
“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缓缓消失]
结尾
黑幕,耳边回响起大喇叭的广播声——
“朱珍!朱珍!畏罪潜逃……”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