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家里两岁半的二宝给外公打电话,外公在电话中告诉二宝今天是清明节,二宝脱口而出:“外公,清明节快乐!”我正要说话,八岁的大宝高声说:“宝宝,你说错了,清明节和端午节都不能说快乐的!”
二宝吓了一跳,转过身来向我寻求帮助:“妈妈说了,节日都要说快乐!”大宝还是坚持:“清明节是怀念已经逝去的人的,是悲伤的节日,所以不能祝别人愉快!”两姐妹争执得非常热闹。
眼看两人的吵闹要白热化,我拉着她们俩,给她们讲起了清明节。当然,主要是给大宝讲,二宝嘛,我倒是觉得很天真很可爱。
01
清明节的由来据说与介子推有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在晋文公重耳还是皇子的时候,有一次遇难即将饿死了,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救下了重耳。重耳自然非常感激,许诺以后一定会大肆封赏。
然而,等重耳登上皇位后赏赐了很多有功之臣,却没有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之际,带着老母亲隐居绵山。
有人向晋文公提出了应该赏赐介子推 晋文公想起昔日种种,自然应允。得知介子推已经隐居绵山,晋文公率领众臣来到绵山。没想到绵山太大了,难以找到介子推。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逼迫介子推主动出来。
然而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也没有出来。大火熄灭以后,晋文公领着众人寻找,才在一棵柳树下找到了介子推。原来,介子推见大火后,背着老母亲逃跑,可是逃不出大火的包围,最后死在了一棵柳树下。介子推还留下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自此,晋文公下令将介子推去世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烟食冷,以此纪念介子推。
02
由于寒食节有纪念介子推的意思,民间渐渐地将这一天变成了祭祀祖先的日子。
中国古代很多节日都会祭祀祖先,但都是在家里,很少到墓地祭祀。清明时节,冬天已经过去,天气较为舒适,人们携妻带子到祖先坟前扫墓,修葺祖坟、焚香祈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到坟前祭祀,会让思念有了依托。
一直以来,这个传统都存在,没有消散。看来,铭记祖先,思念亲人,整个中国都认可。
小时候,家里的长辈会带我们小孩子去扫墓,其实很多祖先我们都没有见过,但是长辈们会介绍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生平事迹,津津乐道他们做的贡献或者某一件在旁人看来很厉害的事情,也会说起某一个逝去的长辈如何关爱他的下一代,他的慈祥永远传承。因为长辈们的叙说,感性的我总觉得自己能透过青烟看到祖先慈爱的面容,感受他们也在关注我、保护我,就如歌里唱的“我的祖先早已给我烙上中国印”。也许骨肉相连、血脉传承就是这样,虽然从未蒙面,但却感念至深。
03
清明节是一个很神奇的节日,其实按说它应该是一个农历节日,但是我国明确规定每年的4月5日(阳历)为清明节。两千多年前,并没有阳历。那怎么能用阳历时间规定农历的节日呢?
农历是以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为基础,推断出全年24个节气,差不多每半个月一个节气,从立春第一个节气来算,清明节呢,是第五个节气。从现代天文学来说,节气的推定与地球公转直接相关,地球每公转15°就是一个节气,清明节正好是第五个节气。
所以,清明节与阳历4月5日前后某一天相符,是太阳历的一个巧合。
这个时间,又是人们开始播种春耕的开始,辛勤劳作 ,期待秋的收获。
这个时间,人们也会结伴出游,踏青郊游,欣赏春光无限,感慨春的美好。
所以,清明节不仅仅有思念亲人的哀伤,也有血脉传承的厚重,更有辛勤劳作的希望和人们幸福生活的快乐。
八岁的大宝听完,恍然大悟:“妈妈,清明节不仅是悲伤的,也可以是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