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管理模式对导游管理的启示
近日,国家旅游局已面向9个省市旅游委(局)下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导游自由执业开始迈出关键一步。导游自由执业是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从行政化、非流动、封闭式管理向市场化、自由化、法制化管理改变的重要依托。在这个过程有很多内容还需要去摸索、去探寻。事实上,我国众多职业中,有很多职业与导游类似,比如注册会计师,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解构,对导游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注册会计师管理模式基本情况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制度基础是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本质是对委托代理关系中所发生的交易费用的节约。为了限制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取向不一致,注册会计师需要对经营者产生的会计等经济信息进行鉴证,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保证财产所有者可以全面掌握经营者的能力、业绩以及努力程度。这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职能,在这个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受雇于委托人,对被审计人进行审核,并提出改进建议,并将真实情况向委托人报告。由于职能的特殊性,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其生存的灵魂。这种独立性不仅针对被审计人,还面对社会公众,尤其是上市公司作为审计对象的时候,这种社会性就更为重要。
1.严格的准入控制。无论是国际上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管理,还是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管理,都严把准入关。要从事注册会计师,首先要通过资格考试,还需要具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经验,方能进行注册,要取得在审计报告上的签字权还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工作积累才有资格。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要经过两个阶段,一个是专业考试阶段,一个是综合考试阶段。专业考试阶段通过对审计、会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风险管理进行专业考核,只有通过专业阶段考核,才能参加综合考试。综合考核是对考生综合技能进行考核,合格之后才能到注协进行注册。在两阶段的考试中,不仅需要考核专业知识,对于执业准则、道德操守的考核同等重视。考虑到考试难度较大,设置了5年的时间限制。在5年内通过所有考核即可注册,如果没有全部通过,超过5年的成绩无效,需要重新考试。多年来,注册会计师通过率全国平均不到10%,难度极大。
2.分类分层管理。我国将注册会计师分为执业注册会计师和非执业注册会计师分别进行管理。每个通过考试的人都要到注协进行注册,加入注协,以便统一管理。取得资格证后,如果加入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等鉴证业务属于执业注册会计师,如果不直接从事审计等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则属于非执业注册会计师。非执业注册会计师需要每年按时接受再教育,除此之外管理较为松散。注册会计师的管理重点在执业注册会计师。
3.注册会计师个人与事务所捆绑管理。执业注册会计师必须要事务所工作,并通过事务所接受各种后续再培训工作,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工作质量的复核、监督。同时,事务所拥有注册会计师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事务所的营业范围和资质。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不能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要从事此类业务需要从业年限、注册会计师数量、业务质量等各方面的限制。这种捆绑还表现在检查处罚上,每个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每年都会受到协会的抽查,如果出现问题,注册会计师会受到吊销执照等处罚,事务所也会受到影响。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4.将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有效融合。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中一直强调个人的自我约束,这不仅仅依靠考试、培训中对职业操守、执业准则等的考核,还依赖于完善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这些准则不仅是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范,也是保护注册会计师的保护措施。当违反准则的事情发生后,面临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吊销执业执照,再次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需要漫长的时间过程,行业转换成本极高。如果情节严重,还要追究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违法成本极高。
二、注册会计师管理的特点
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从准入、执业、发展、监督处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有效的机制,在这样的机制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注册会计师人数达到20万左右,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均创收达到50万元左右,注册会计师的收入和地位极大提升。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效果显著。仔细分析,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有以下三个特点:
1.管理目标明确。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生存的灵魂,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管理的目标,是管理的核心。为了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首先需要注册会计师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素养。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准入门槛、后续再培训不断的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养。其次,要求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不仅实质上独立,形式上也要独立。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执业准则、道德规范等标准的制定推广,通过对注册会计师个人、家属从事股票等活动的限制,尽最大力度的保持其独立性。最后,加大对违反独立性的处罚力度。每个注册会计师每年都要对其独立性进行自查,并签署承诺书,在每笔业务开展前还要进行独立性检查,如果发现有涉嫌损害独立性的情形,要进行提前调离、辞退,甚至吊销执照的处罚。
2.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必要利益。注册会计师所从事的鉴证业务涉及面广,行走在合法与违法的边缘,需要对注册会计师必要利益进行保护。在管理过程中,首先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对于被审计对象所有必要信息的知情权利,同时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免责的情形,强化了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对于注册会计师保护自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积极维护注册会计师形象,通过提高准入门槛、业务限制等手段一定程度上保证注册会计师的收入。最后,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管理,将个人的力量集合起来,既发展业务,也保护自己。
3.法律法规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从法律到准则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从《注册会计师法》到《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注册、执业、处罚进行了规范,做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更重要的是,将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管理与《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有效衔接,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纳入整个经济社会中,一方面保护利益,另一方面也促进整个行业的合规发展。
三、导游管理与注册会计师管理的联系
1.导游行业与注册会计师行业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首先本质上都是一个委托代理关系,注册会计师是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导游是游客和旅游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其次,导游与注册会计师都是一个行业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危险在于经常要发掘被审计对象的不合理经济信息,这些通常都行走在违法和合法的边缘,导游行业的危险在于游客在旅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突发情况和矛盾,比如宰客、安全等。最后,导游行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都是依靠服务获取报酬,注册会计师靠鉴证服务获取报酬,导游靠讲解等服务获取报酬。基于这种相通之处,对于注册会计师管理的分析解构能够对导游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导游行业管理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有一定的差距。首先是发展上的差距,导游队伍虽然远远大于注册会计师的队伍,但是导游行业的人均创收能力远远落后于注册会计师。其次,委托代理关系的混乱。相比于注册会计师委托代理关系的单一清晰,导游的委托代理关系较为混乱,是旅行社委托导游带团还是游客委托导游带团一直不清晰。谁是雇主直接决定了导游为谁负责,从哪里获取报酬。最后,对导游必要利益的保护远远落后于注册会计师,导游的基本社会保障还有待加强。
四、建议
我国的导游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从准入、从业、分级、考核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迎来大众化旅游时代,导游管理也需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管理模式的分析解构,建议如下:
1.完善导游准入制度。旅游不仅是经济属性,还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旅游活动的舒适程度决定了游客生活水平的提升度。从这个角度看,导游行业不仅担负着行业发展经济利益的实现,还担负着社会幸福水平提高的责任,要加强对导游职业道德和执业标准的完善和推广。其次,大众旅游时代,导游在服务过程中,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介绍景观景色,还需要具备素质处理游客旅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比如突发事件的游客管理、游客心理、急救护理等。这对于导游的自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导游准入考试的过程中,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设置考试科目。
2.完善分类分层管理,将导游个体集中管理。兼职导游不能像执业导游一样进行无障碍执业,要对导游进行分类管理。借鉴注册会计师分为执业注册会计师和非执业注册会计师一样,将导游分为执业导游和非执业导游进行管理。限制非执业导游从事带团业务,杜绝恶意竞争。同时,借鉴注册会计师通过事务所管理的模式,考虑允许导游组建特殊合伙制的导游事务所,将导游事务所与导游个体进行捆绑管理。导游执业必须通过导游事务所,导游数量和从业质量决定了导游事务所能够接待游客的数量、规模和地域限制。
3.明确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理不顺,后续的权利及义务自然混乱。明确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强化导游服务的价值,让导游真正以游客为中心,取得游客的满意。这种关系的理顺,可以厘清游客与景点、商店、交通等利益的纠葛,有效杜绝现下旅游市场上的旅游购物等问题。
y": tru{�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