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世界观里最早一次出现“穷”的概念是在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那大概是98年左右,名牌的概念还没有影响到这个边陲的小农场,大家的生活水平基本都在一条线上。
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始组织第二课堂,在那个没有各种特长班的年月,有人组织一群那么点大的小姑娘学跳舞,可以想象当时那场面有多热闹。
学校在舞蹈室扑了一大块红色的地毯,要求每个孩子只能穿袜子进屋。当时家人穿的袜子都是尼龙的,浓重的色彩上面是极有年代特征的花纹,铁打的质量,一双袜子穿上几年都不会坏。在那之前,我从来没嫌弃过尼龙袜子,一直到大家都脱了鞋,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漂亮的袜子!粉粉的上面还有小动物的头像,满满都是少女心,虽然是穿在别人脚上的可是还是透着那么股可爱,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去摸摸。我就站在镜子边上,看着那双,那几双颜色各异、花纹可爱的棉袜子,不由自主的搓着脚,那滋味比没穿袜子还难受。回到家后我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要求换袜子,还蓄意破坏过那些“铁打的质量”的尼龙袜。 后来没多久,棉袜子流行开来,再也不是稀罕物,尼龙袜子也从此退出了我家袜子的历史舞台。
在学校实习的时候,批改小学生作文,题目是《我的同桌》。有一个孩子大概写了这样一段话“她家那么有钱,可我什么都没有,她还愿意跟我玩,我很感谢她,虽然我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还是好朋友”,看完之后我感到很困惑,作为一个有机会引导孩子的成年人来说,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帮助这个孩子。之后留心观察了那孩子一段时间,那孩子有些内向,安静平和不失些聪明,很少犯错误也很少积极的表现自己。虽然在那个年纪我也有过“袜子危机”,但是我依然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把家庭条件和友谊连在一起,甚至认为条件更好的孩子愿意和她玩是值得她需感谢的馈赠。
一次和另一个老师聊天,他说,有一次和班里的孩子聊天,那孩子说的内容都是关于另一个家庭条件跟他差不多的孩子的家庭。类似于“他家买了新车,我爸说我家也要买新车了,买车就买大,我就喜欢大车”“他的独轮车是在我之后买的,我早就有了”“我爸放假带我去了……”等等这些让他能感到自己更优越的事情。于是我们关于孩子们的金钱观展开了探讨,发现他们对于钱的概念已经脱离具象的某个物,而是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孩子对于新鲜事物的向往,家长对于物质的态度,都影响着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对成功的定义,给他们人生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一边咒骂着这个散发着铜臭味的现实社会,一边钻进那个外圆内方的无底洞里,将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尺甚至笑贫不笑娼,我们真的希望看到社会的未来还是这样的吗?或者更加不堪?
我不想将来让我的孩子因为一双袜子而自卑,也不想我的孩子以“向钱看”为准则。我的父亲是靠技术白手起家的,虽然他现在也是个商人但是他对于成功的定义却是这样的“成功,不是你赚到了多少钱,而是你有没有真正的将一件事情做好,做到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