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往的一些人生经历和原生家庭的日常活动会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种依恋模型,而人类经过成百上千万年的进化已经把这些依恋模型写在了我们的基因里面,这些依恋模型在远古时期是为了帮助人类生存远离危险,而今这些依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下面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依恋模型。
四种依恋模型
人际关系专家巴萨罗缪(Bartholomew)认为成人有四种依恋模型,安全型,痴迷型,恐惧型, 疏离型:
- 安全型:在感情上很容易接纳他人,不管是依赖他人还是被别人依赖都内心平静,满意彼此当下的关系,不会担忧独处和不被人接纳。
- 痴迷型:希望在亲密关系中投入全部感情,但经常发现他人并不愿意把关系发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般亲密,还担心伴侣不会像我看重他一样看重我。
- 恐惧型:和他人发生亲密接触使自己不安,感情上渴望亲密关系,但很难完全相信他人或依赖他人,担心自己和他人变得太亲密会受到伤害。
- 疏离型:即使没有亲密关系也没关系,独立和自给自足更加重要,不喜欢依赖别人也不希望别人依赖自己。
这四种依恋模型里面安全型的最健康,他们能安心的依赖他人,觉得他人可以信赖,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安全和友善,他们快乐地与他人交往,很容易与他人发展出轻松信任的人际关系。
我们的依恋模型受个体与生俱来的特质影响,基因塑造了我们的依恋模型。然而,我们的父母和环境起着更大的作用,父母对我们的接纳或拒绝的程度很早就有巨大的影响,这也就是有些人的一辈子被童年治愈,而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
请问父母对我们的接纳或拒绝的程度是如何起作用的?这些依恋模型是如何发展的。
发展心理学家通过对照实验发现,当婴儿饥饿,尿床和受到惊吓,照料者(父母)能发生悉心的照顾和呵护,婴儿哭喊时,他们总能如约而至,得到此种呵护的小宝们就能舒心地依赖他人,觉得他人可以信赖,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安全和友善,这些儿童发展出安全型的依赖模型,而如果大人对孩子的照顾无法预期并且不持续,照料者有时热情关注,有时心不在焉,焦急烦躁,有时根本不出现,这些孩子就会对他人产生焦虑,复杂的情感,由于这些不确定使他们表现出在人际关系中紧张和过分依赖,对他人过分贪求的痴迷型依赖模型,当照料者在关照孩子时,带着拒绝或敌对的态度勉强为之,孩子就会认为他人靠不住的,因而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畏缩不前,经常怀疑和迁怒他人,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人际关系。(恐惧和疏离型)。
如何回归到健康的依恋模型
事实上我们并不会被动的受童年经验的束缚,依恋模型不断地受我们成人后经历的影响,依恋类型既然是习得的,就可能发生改变,如果你意识到了问题,并下定决心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的发生新改变,尽管这过程很难,一个稳定又持久的依恋模型会影响人们新建立的人际关系,加强已有的行为倾向,没有大起大落的新经历,或者不决心改变恐惧型的人如果坚持孤僻,回避相互依赖可能会加剧恐惧。
总结
我们幼时对人际交往价值和他人是否可信的观念,起源于我们与照料者的交往,由于运气的好坏,我们就此走向了信任或恐惧的亲密关系之路。这段历程永远不会停止,同行者随后给与的阻碍或帮助会改变我们亲密关系的方向和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