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把康医生害惨了?”
“这是谁写的出院小结,明明没做这个检查,哪来的检查结论?”
“师姐,你等会小心点,老板生气了”
2017年,初入职场的第一年,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是的,感觉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当了10年的学生,突然就被推入了临床第一线。从此,不再是跟着老师屁股后面的小跟班,要独立面对繁复的临床工作。用同事的话说,我是一个“粗糙”的人,一点也不“精致”,这可能是褒义,我平时大大咧咧,遇事不计较;但其实我明白,这是我自己骨子里的“劣根性”,自己29年来一直对事“马马虎虎”,总觉得“差不多得了”,于是把康医生的“脓毒症细菌实验”做的虎头蛇尾,结果害他迟迟出不了数据;“懒得”审查床位医生写的出院小结,结果把粘贴着“模板”的小结给了病人;没有好好准备科室汇报的内容,结果发言时在台上语噎出丑。
在那一年,肩上担着住院部、门诊、急诊、科研标书的医疗工作,内心则时刻被挫败、担心、愧疚、自责萦绕着。这一切的转机出现在2017年11月,我作为科室唯一一名已婚已育的小医生被医院派遣援滇,远离了纷繁的临床工作,拥有了自己的时间思考和学习,也是在那里我遇到了萌姐,开启了我的决定性瞬间,被萌姐“把自己当做一个品牌来经营”的理念深深感染。
从那以后,我坚持输入:不断阅读,不仅仅只限于医学书籍,下班加油站、萌姐一直播、萌姐线上课天天伴随我;锻炼快速学习的能力,主动自学临床及科研中原本不具备的技能,并总结心得分享给师弟师妹。坚持输出:建立了自己的微博“风湿免疫科小王大夫”,每天输出专业内容,建立话题“小王大夫与科研狗的日常”分享我的科研心得以及“小王大夫学风湿病”“风湿病的盲信与现实”分享我读风湿科鼻祖级书籍”的心得;建立了50人的“小王大夫个人品牌训练营分享群”,坚持听每天的品牌营showtime,并总结心得分享给群里的小伙伴;不断突破自我,参加下班加油站奖学金计划、hi小姐每日复盘小组、70天练习60秒挑战、70天练就马甲线挑战。此外,在专业领域,我不再畏惧竞争PK,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包括2018年的美国风湿病年会以及2019年全国风湿病年会英文专场大会发言。
目前的我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交流学习,进行动物疾病模型的研究,我每天努力地汲取着,也充满能量地奋斗着,来到这里2个月,取得了小部分的阶段性成果。
“Morel教授对你的工作非常满意”
“希望经常获得你的进展信息以及富有启发性的想法”
“非常认可你的努力,期待你的收获”
下周便是我的30岁生日,庆幸在我的30岁遇见了萌姐。“精致”地过每一天,用心对待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每一步。严谨治学、帮助患者以及呵护家人,在打造“小王大夫”个人品牌路上一点一滴的积累,踏实地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