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三国时期的一个名士,官至丞相,与管宁曾是一对同学。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大反派,比如在曹丕登基时逼迫献帝禅位就可看出。
不过《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小说就说明了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瞎扯的,瞎扯的就说明华歆的形象极有可能被歪曲了。
据《三国志》记载,华歆不是一个大坏蛋,而是一个比较正面的人物。
他在为吏之时“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可见他的公正,以及他的“仁”。而且他也不是一个招摇的、好出风头的人,从“归家阖门”即可看出;他也不是一个容易受潮流影响的人,因为当时的人的做为是“衣冠无不游行市里”。由这三点就可以看出他绝对不是《三国演义》所说的大反派。
他曾任豫章太守,虽然官位高了,但他的作风仍与他当小吏时一样。“为政清静不烦”,他在做官时不因为位高就去压迫、烦扰百姓,因此“吏民感而爱之”。
《三国演义》中说华歆先是投靠孙策,又去投曹,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但《三国志》中载,华歆并非因曹操权势大而投曹,而是因为皇帝诏他去,他希望可以促进孙曹之间的友谊才去的,他是以外交为目的前往官渡的。
再说了,如果他真心投曹,那么他在离开时为何不受亲朋好友的礼物?难道是给孙权留个好印象吗?反正要投曹了,干嘛留个好印象啊!
华歆到京师后,被封为议郞,兼司空军事,但他依旧很清廉,朝廷发来的禄米,他都给了穷人,自家连一石米都没有。
他十分有大局观,有一次魏明帝遣曹真伐蜀,华歆却不同意,因为他认为这样会扰乱百姓的生活,使国家不再安定。
华歆和管宁,一对同学,管宁流芳千古,华歆遗臭万年,他们的差别只是由一个选择造成的。
华歆入世,管宁出世,他们俩的成就不相上下,差别却如此之大,这或许就只是因为中国人比较喜欢隐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