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第一章读书笔记。
一、两个困惑:
“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活着有什么意义?”
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有在遇到巨大挫折的时候,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假如一个人的一生都平平淡淡,毫无波澜,那么,这也就不是个问题,当然也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
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种错觉之下:他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实上他追求的,不过是别人期望他去追求的东西罢了。
二、三个事实: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下面这三个重要的事实。这三个事实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现实,并且制约着我们。
1、由于我们是在这个被称为“地球”的贫瘠星球上生活,因此,我们是无法脱离它的。
这样的一个事实限制了我们的行为,为了确保人类的生生不息,我们必须不断发展个人的灵魂和躯体。
2、在地球上,我们并不是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与我们同在的还有其他人,我们在有生之年,或多或少都会与他们发生关联。
人类的活动是建立在与他们联系的基础之上的,假如我们采取孤立的姿态来为人处世,必定会走向灭亡。在这个贫瘠的星球上,倘若我们想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就必须调整好自己情绪及行为,与同类建立联系并进行合作,保证我们生命的不断延续及人类命脉的传承。
3、人类有性别之分。每一个男人或每一个女人都无法回避爱情和婚姻这样的关系。
三、基于上述三个事实,需要面对三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1、在受到制约的前提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谋取一份可以让我们生存下去的职业?
2、为了使我们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并分享其快乐,我们应该如何在同类中得到不可动摇的地位?
3、为了适应“两种性别的客观存在”以及“人类的繁衍生息依赖于爱情”这样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调节自身行为?
以上三个问题涉及社会、性别、职业这三个领域,对于每个个体来讲,生活中的多数问题都可以包含于这三个领域之内。
四、生活意义的体现:
每个个体对生活意义的深刻体会都是通过个人针对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各种反应而体现出来。
生活的意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每个人的生活意义当中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没有谁的生活意义是绝对正确的。
总结起来,“生活意义”有两种:一种是正确的,另一种是错误的。
五、失败者的“生活意义”:
一切的失败者,如犯罪分子、酒鬼、精神病人、自杀者等,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失败者,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缺乏兴趣,且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在处理友情、性及自己的职业时,并不认同以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的观点。他们眼中所谓的“生活意义”只是属于自己的:通常情况下,他们的目光只聚焦在自己的身上。
他对自己价值的理解就在于占有的多少,而他如果想成为最好的,就不得不成为占有最多的。这种恶性循环产生消极、嫉妒、贪心;最终导致人内心的虚弱和自卑。他对于自己的估价是基于他有什么,而不是他是什么。
六、生活真正的意义:
真正的意义,只有在与他人产生联系的时候才切实地存在,个人所认为的“意义”,实际上是虚幻缥缈的。我们对他人的意义才是我们唯一的意义。
真正的“生活意义”是有标准的:它们一定是所有人都能够共同享有的,是共同的意义,是可以被很多人确定为有效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在于个人为团体所贡献的力量。
七、童年对“生活意义”的影响:
一个人童年所处的环境非常容易孕育出具有严重错误的“生活意义”。
1、在童年时期遭遇疾病或在先天因素影响下致使身体的某些器官出现缺憾的孩子。
这类儿童通常不容易感受到生命的真谛在于奉献,因为他们心里所承受的压力很重。
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只关注自身的感觉,除非身边的亲人愿意用其他的方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并且,他们很容易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变得灰心丧气。他们更容易因为周围人的同情、嘲讽而逃避现实、深感自卑。这样的境遇可能会让他们感觉被侮辱并丧失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心。
2、过于娇纵的孩子。
受到溺爱的儿童总会将自己对他人的期待理解成一种命令,他无须努力就能够受到上帝的娇宠。并且,他们还会认为:他们天生是与众不同的。当周围的人没有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他就会觉得世界对他不公平。他已经形成了不懂付出只想索取的心理。身边的人总是娇惯着他,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可以说丧失了独立性。于是,当他遭遇不幸时,只能通过乞求别人来获得解脱。
这些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成长为社会的“危险群体”。
3、被忽视的孩子。
这些孩子从来不了解爱与合作的真正内涵,他们忽视友爱的力量。在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总把困难看得太大,选择低估自己,低估周围的人对他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