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娃以后,才真的感悟到,生娃容易,育娃真的是不容易呢。不说身体上的疲累不堪,还要无时不刻的关注和观察小儿的心理及行为动态,闲暇时,还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每每总让我觉得力不从心,有一种无力感。
我总结了一些金句,希望能时刻警醒自己,在育儿的这条路上,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要去关注,要去感悟,不能有一丝松懈,尽己所能,做一个最优秀、最称职的妈妈。
1.要疼爱,要宠爱,不要溺爱自己的孩子;
要知道慈母必败儿的道理。遇到原则性问题,一定要有执行力,一丝一毫都不能让步。
2.自己的娃自己做主;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教育方式。适用于别的孩子,不见得就适用自家的孩子。永远记住一条真理:你才是孩子的娘,你有话语权,孩子如何教育,你说了算。不要听旁人说的七七八八,怎么才是真正为孩子好,你才有执行力。也就是,你必须有主见,不能耳根子软,别人说如何就如何。
3.从小种下良善的因子给孩子;
三字经早就说过:“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亘古不换的道理。人一初始,本性就是良善的,不掺杂一丝功利。也许以后随着环境、学习、工作,乃至接触人的不同,而产生变更,但本性的良善是不会改变的。从小多行善事,多说善言,让孩子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也有助于他人格的美好建立。
4.每日陪孩子背诵一遍《弟子规》
有人会问,为什么呢?最近两年,《弟子规》开始火爆起来。弟子规,浅显的说,是教人立规矩,依规矩做事。等真真正正吃透《弟子规》以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弟子规》贯穿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工作、生活等等方方面面。如果你吃透《弟子规》,你会发现,用尽一生都无法参透其中的精华,这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真的需要我们倍加珍惜与传承才是。从小应把《弟子规》的理念,像穿衣吃饭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5.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知感恩;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唯一的宝贝儿,真是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想玩什么买什么,只要小祖宗一声令下,咱就颠颠的置办去,是不是?这样长此以往,会造就一个什么类型孩子?自私、不体谅他人的感受、颐指气使,觉得自己所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的,完全不知感恩。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是错误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首先是从尊重开始的。如果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那么你的交际之路注定是错误、坎坷的。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你,但不是你所有的要求都会得到,都会被满足。你要尊重爸爸、妈妈乃至家里人,你要知道感恩家里人对你的爱。哪怕给你一个小小的苹果,你都要心怀感恩,并说上一声“谢谢”。一个从小就对家里人尊重、感恩的孩子,长大以后,对待外人、朋友、陌生人,一定也如是,会收获更好的人生。
6.将传统文化作为孩子的根基;
这点,和前面所提到的《弟子规》,是一样的道理。我说一件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好几年前,我和妈妈去台湾一趟,对我刺激特别大。呵呵!回到北京以后,我就深深的爱上了台湾,爱台湾的文化,爱花莲的朴素、美丽,爱台湾人的热情、知礼,继而,我就开始研究起了台湾文化。人家为什么能这么礼貌、这么客气,给人的感觉异常的舒服。后来,我知晓了,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熏染。这一点,恕我直言,大陆人欠缺太多了。从小就学习传统文化,所以铸就了她们今时的知书达理、彬彬有礼,这一课,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补上。所以,从小学习传统文化,特别的有必要。
7.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杜绝“河东狮吼”;
这一点宝妈们可能体会特别多。有的宝妈可能因为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就会对孩子“河东狮吼”,粗暴教育孩子。之后呢?你生气,孩子不忿,什么正面教育意义都没达到,你还生一肚子气。甚至感怀:现在的孩子真是太不好管了啊!其实,今时不同往日,教育理念早就悄悄发生改变了。老娘说的对,唯我独尊的时代已经逝去了,更替上来的教育理念是:正面沟通,多表扬,多关注,多发现。
我们常常会发现,改变一个人太难了,更何况是孩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家为什么要依你的需求而改变?一万句良言不如默默地去做,让孩子去发现成效,去发掘你饿的苦心。当你真正去做时,真的比你说一万句废话都管用。同时,你也发现,孩子正在不知不觉间模仿你的行为,这就是潜移默化产生的影响,这不比改变强一百倍吗?所以,从今天开始,废弃“河东狮吼”,静下心来,和孩子良善沟通,潜移默化做你认为对的事,你会看到孩子的改变。
8.做一个全能的女超人
我们不是圣人,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宝妈,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请在孩子面前,尽量完善自己,做一个无所不能的女超人,不含任何瑕疵的圣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为什么会模仿你?在孩子眼里,你是他的全部,你是他的第一个偶像,他因为崇拜,所以才会去模仿你。此刻,你是不是任何懈怠都不敢有,全心全意的做女超人呢?话说,被孩子崇拜的感觉也是挺High的,是不是?
好了,洋洋洒洒说了很多废话,希望,我的这些肺腑之言,能够引发亲爱的们一丝丝感悟和启发,那么,我也将会觉得欣喜莫名。真的希望,我们的孩子,真的会如我们所愿,成长为我们希望他成长的那一类人。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仅仅是塑造了孩子,更多的还是成就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