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临终前,就安排了两件事。
一是,让孙权接替他做江东之主。
二则,告诉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PS:据说还有第三件事,安排大乔带着自己的儿子远离。
也正是张昭和周瑜的鼎力支持,孙权才得以平安过度上位的。
其中张昭跟孙权的关系比较微妙。
张昭是孙权的好老师
孙策也好,吴国太也罢,临终的嘱托都是要孙权像老师一样对待张昭。
而张昭呢,不愧是一个好老师。
直言犯上,严厉无比,真实让人既怕又敬的老师啊。
孙权外出狩猎,张昭反对亲自狩猎,说于国于民,主公对待自己的身体岂能这么儿戏。
孙权深以为然,但还是想狩猎,就改成了远攻,只是射箭来狩猎圈养的野兽,这其实已经很没趣了。还好偶尔有一些野兽能冲破束缚跑到孙权这边,如此张昭还是不太喜欢,多是沉默不语。
这沉默大概率就是不高兴了。
张昭的角色类似是唐朝的魏征,说话不中听,动不动就大道理,只要是不对的,或者自己看不上的就直言,也不管你君主爱不爱听。
用现在的话其实就是不太会做官,但是做老师如此严厉,是孙权的幸事。只不过如果换换位置,我在孙权的位置上,我也挺不喜欢这个天天大道理的老头。
狩猎反对,喝酒耍疯反对,自己安排对敌策略还是反对。
还别说张昭反驳的还挺有道理的。
每次都是孙权认错,妥协,还整天大道理的说着,时间一长谁受得了。
虽然孙权不喜欢,但张昭确实是严师,以身作则那种。
孙权对张昭的安排有点公报私仇
这东吴选丞相,大家都说非张昭莫属,唯有孙权不同意,一次也就罢了,还来2次,张昭不开心了,直接称病免朝。
说实话这选丞相不给张昭确实有点公报私仇了。
毕竟当初赤壁之战,主和派的就是以他为首,由此可见孙权可记仇了。
就这一点仇,能记到老爷子都告病免朝了,也是醉了。
再加上张昭经常拿孙策啊、吴国太的嘱托来说事,孙权认为他是倚老卖老。
以前生气了都是我哄,这次我不哄了。最后发现坚持了几天还是不行,还是得哄。
写在最后的话
张昭跟孙权的关系,有点类似诸葛亮和阿斗的关系,只不过刘禅有自知之明,有诸葛亮管理蜀汉比自己强很多。
而孙权就不一样了,他可以接受放权,但完全放权,对于东吴之主来说也确实不是好事。
不到弱冠的年级接手了东吴的摊子,有个好老师是件幸事,但这位老师过于严厉,且徒弟还是自己的主公,你还直言犯上,也难怪,孙权会有怨气了呢。
隔壁诸葛亮不也是如此,弄不弄就拿先帝来教育刘禅。
如此严师确实很难出高徒,恰恰相反只会产生逆反心理,尤其对于孙权这样多疑的君主。
若是教育对象是个普通人或者地位没有这么特殊的,我想张昭应该会有更多更好的徒弟吧,哈哈哈。
所谓忠臣不生圣君之下,何其有道理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