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雅暄游戏咨询中心
作者:思雅
“思老师,这个个案我做完之后,有一种控制不住想哭的冲动,坐在公交车上,我都担心别人看到我的眼圈……”这是来自于我们咨询中心的一位咨询师在督导时说的一句话,也是这句话让这个个案督导过去了二年,仍然让我记忆犹新。
莱丽是一位很有个性的6岁女孩儿,说话略显吐字不清,据妈妈讲,莱丽容易发脾气,很难沟通。与莱丽工作的咨询师是一位年轻温柔且认真负责的女性,在仅仅经历了15次咨询的个案中,却已经坚持督导了5次,这在幼儿游戏咨询中,绝对算是高频率督导了。
一、与莱丽的相遇是充满了冷漠与哀伤的气氛
与很多孩子不同的是,在莱丽进入游戏室后,看不出一丝她喜欢游戏、喜欢玩具的情绪,她没有对玩具的好奇,甚至不断的寻问:“还有多久下课?”这样的游戏开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十分少见,咨询师小心翼翼地尝试与莱丽建立关系,细腻地去体会她的每一个举动,直到这样的一段故事出现时,让咨询师感受到无以言表的无力感。
“小熊一个人在流浪,过得很没意思,后来就自杀了,小熊从来都没吃过一口肉,从生下来到死……”故事讲述的过程中,莱丽充满了哀伤,但却让咨询师从这样的故事中,听出了生机,似乎莱丽在用故事告诉着咨询师,我的冷落与我的哀伤有关系,如果你可以读懂,我便和你继续游戏,如果你不可以,那么就不要进入我的世界。果不其然,莱丽逐渐表现出了对游戏的兴趣、对咨询师的好奇,随之,与咨询师展开了一场别具生面的互动游戏。
二、难以理解的互动游戏让咨询举步维艰
当莱丽刚开始对游戏产生兴趣后,咨询师便注意到TA所有注意似乎都是在与咨询师的关系中,这让咨询师提高了十分的警惕,感受着来自于莱丽无意识传递的各种信息。
“这些东西都没什么用,下次你带些有用的东西来玩吧!”似乎莱丽已经开始向咨询师交待任务。
“你吃沙子吧!”、“快点吃、必须吃、吃死你!”似乎莱丽交待任务的语气越来越刚,咨询师在这样的压力下感受到喘息困难,并且无力应对如此强烈的要求。便拒绝道:“这太难了,我做不到,能不能不让我做这样难的事情呀?”当莱丽听到咨询师的拒绝后,便毫无缝隙的指责道:“你真是个蠢猪、你真的是笨、你去死吧……”
咨询师努力尝试去理解莱丽的行为,尝试用理解的语言去建立沟通的桥梁:“你这样讲,是因为你生我的气吗?”、“看来我做什么了,是让您觉得我不理解你。”、“你是让我感受一下困难的力量吗?”……
一次次的尝试,却也一次次的失败,似乎这个沟通桥梁的搭建工作一直无法完成,这一次在艰难的结束后,咨询师离开工作室走在回家的路上,却有一种抑制不住想哭的冲动。
三、咨询师只有理解了自己的情感,才能理解来访者的“另有深意”
督:“你能说说你在个案中的感受吗?”
咨:“我感受到特别难受,特别痛苦,直到我离开时,有一种控制不住想痛哭的感觉。”
督:“那个感觉让你有什么联想呢?”
咨:“我觉得我要怎么做才行呢?我都被逼得无路可走了。”
督:“可是你依然在坚持去理解她,不是吗?”
咨:“是的。”
督:“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的。”
咨:“我坚信她不应该是这样的,她一定是经历了什么?”
督:“在那一刻,经历了什么重要吗?”
咨:“重要,要不然怎么去理解来访者呢?”
督:“她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干嘛还要管到底经历了什么具体事情呢?”
咨:“您的意思是说,我们根本不需要知道在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只需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感受,她就是在通过这个行为告诉我,她有多痛苦,她有多难受,她经常痛苦的到想哭,所以才会情绪失控,她搞不清楚状况,她也被逼得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应该如何做呢?”
督:“慢慢地将你的感受反馈给她,让她感受到有人懂她的情绪,她的情绪便会慢慢被安抚下来。”
在这个个案进行到第15次之后,咨询师发现,无论从幼儿园的老师、还是家长,都反应莱丽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行为不再执拗、个性也变得开朗。虽然咨询师依旧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能够与孩子的情绪在一起,本身就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