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家长会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家孩子小学的时候成绩挺不错的,但是年级越高,成绩却越差?而且,孩子一直也挺努力的,该做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为了能提高成绩,我们还报了课外辅导班,可是,为什么效果却差强人意?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低年级的东西靠死记硬背或者多刷几套题就可以记住的,但是,年级越高,需要记忆的东西越来越多,孩子的时间有限,他很难记得住那么多的知识点,这是其一。
其二,即便是孩子的记忆力不错,他的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因为,年级越高,死记硬背的东西的比例就会降低,而需要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者说需要理解的问题就会越多,这个时候,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记住了知识点,没有理解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他的成绩依旧不会好。
我有一个侄子和外甥,他们同年级、同班。小学的时候,外甥的成绩都特别好,相比较侄子的成绩就有点儿欠缺。
但是,到了初中的时候,他们两的情况却有了翻转。侄子的成绩稳步前进,外甥却有点儿力不从心了。
我翻看外甥的语文卷子,前面考知识点的题他基本没有错,但是,到了后面的阅读理解,他就有点儿糊里糊涂。最后的作文题,他就更是写的不知所云,一个300字的描写游乐场玩耍的作文,他只是记流水账。
侄子的卷子就完全不一样,他前面的标注拼音,填汉字,写古诗这些知识点的题时有错误,但是,到了后面阅读理解和作文题的时候,他却基本没有扣分。
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侄子和外甥所受的教育完全不同。
外甥从小学就管的极严,每门成绩都要在全班前三名,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从小就要做各种各样的习题,以便巩固知识。到了五六年级,成绩稍有退步,就开始上各科的补习班。
侄子不一样,从小家里管的松,对成绩也不怎么看重,父母唯一的要求就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所有的成绩必须及格。所以,只要完成课堂作业,侄子就有大量的时间看课外书,出去玩。
因为接触的多,经历的,侄子有丰富的感受,并且因为平日里读书多,他能够把这些感受用语言来描述。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描写一个快乐的周末,外甥的游乐场一行,只是流水账,而侄子的滑旱冰却写的丰富多彩。
同样,其他科目也是一样的道理。上了初二,他们有了物理课。等到亲自动手做实验,画图的时候,侄子的能力明显强于外甥。同样一道题,只是稍微换一下,外甥就不能理解。而侄子,只要明白了知识点,无论题怎么变,他都能很快就算出来。
所以,家长们比起看重成绩,更应该看重孩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少花一点儿时间在做题上,多花一点儿时间在读书和参与社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