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写作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会说话的人常常出口成章,会写作的人往往妙笔生花,能有效利用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人会更好地与人沟通,表达思想情感,展现自我的个性与魅力。写作过程的实质正是作者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信息传播的特殊劳动过程。因此,写作跟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在写作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语言跟写作思维的互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没有离开语言的思维,也没有离开思维的语言,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在说母语时,我们对这一理论往往习焉不察,但说外语时则会遇到“磕磕巴巴”等现象,而这正是跟思维的暂顿或混沌有关,此外,写作过程中的“无从下笔”也往往跟思维遇到的困顿和混乱有关。因此,思维的顺畅影响到语言的流畅,而语言的流畅可以体现思维的顺畅。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的写作思维是什么方式、什么特点,都会通过其语言表现出来。一般来讲,思维包括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形象思维,因为思维方式不同,作者采用的语言符号形式也会有所差别。文学家擅长于感性的形象思维,在他们的思维中,万物皆有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以他们笔下的事物往往不只是事物本身,也是形象或情感的寄托。科学家擅长理性的逻辑思维,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基于事物本身,从而给出合理科学的解释。
“月亮”是文人笔下的一个重要意象:“床前明月光”,寄托思乡之情;“海上生明月”,表达相思之情;苏轼《水调歌头》则将“明月”这一意象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科学家眼中,月亮上没有嫦娥,也没有玉兔,更没有桂花树。小学课本《飞向月球》
音乐家雷振邦创作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无论是艺术家感性的形象思维,还是科学家理性的逻辑思维,语言这个工具都可以把它们分别明确地表达出来。但如果你的头脑中没有这些与思维方式相应的词语符号和相应的表达方式,那么无论是达意传情还是议论推理,都无法明确地传递出信息来。因此,语言和思维是互动的,在写作活动中,培养写作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二)语言对写作成果的外化
协作活动经历语言的两次转化活动。第一次是从写作动机、写作意图转化为内部语言;第二次是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也就是读者所看到的写作成品。内部语言具有简约化、跳跃性、无语法形态、生成速度快的特点,它体现了写作思维活动的过程。从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化过程,需要遵循严格的语法规约,将内部语言逻辑化、序列化和丰富化,成为能够为读者理解和接受的线性语言链条。
外部语言是否完美、丰富,直接影响到写作的表达效果。外部语言的运用技能会直接影响到写作的效果和水平。
朱自清 《春》
学生习作《春》(我最喜欢春天,我盼望的春天终于到了。柳条抽出了细嫩的幼芽,小草也悄悄地变绿了。桃花盛开了,一朵朵像害羞的姑娘的脸。还有那洁白的玉兰,也在报告着春的信息。春天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书面语言的可修改性使得它对写作成果的外化更完美,而写作者在语言的修改、润色、打磨方面也要格外地多花功夫、格外地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