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安排是进入谢家湾小学进行实地考察,终于与这所闻名遐迩的学校打了个照面!
我们终于走进了谢家湾小学,参观了九龙坡老校区和华润新校区。老校区,朴实、厚重;新校区,繁华,现代化。但两个校区都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生机勃勃的感觉。在上午的参观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班级自编操展示。谢家湾小学每个班级,每一个学期都要有一套自编操,这也是谢家湾小学的一个特色。在台上展示的三个年级,来自不同的学龄阶段,但不论是低段孩子还是高段孩子,他们在舞台上所展现的爆发力、表现力,都让台下的老师们倍受感染。 下午,我们走进了小梅花课程中的语文工坊和艺术工坊。在语文工坊中,老师带学生上了一节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威尼斯的小艇》。这节课(第二课时),让我感触很深的是,课堂上将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落到了实处。让我惊叹的是,孩子们的上课状态很专注,回答问题落落大方,思考深刻。《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在部编版教材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异域风情: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语文要素是“1.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2.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在落实“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这一语文要素时,教师先是带领学生整体感知4-6自然段,概括画面(场景:船夫驾船、人们坐船、小船停泊)。再说一说这些画面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以第四自然段为例,提问“你觉得哪些地方描写的好,把他们画出来”,进行分析。其间伴随朗读的指导,以及说说这样描写给你带来的感受等。接下来,自学5、6自然段,根据学习单进行自学。在完成课文教学后,补充了三位中外作家写威尼斯的文章,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动静描写,再次巩固了这一语文要素。在整个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示在书上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也是这一学段要掌握的阅读技巧。不仅如此,在课堂的尾声,让孩子们利用今天学到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向各位游客介绍重庆的轻轨。这也是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可见,本节课的涉及的面很广、知识量很大,但是学生掌握的效果很好。
艺术工坊向我们展示的是二年级的美术课《指印画》。在这节课上,我看到了课程的整合,看到了一位美术教师对课堂的规训和把握。 这位美术老师很温柔,但是课堂很有秩序,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的教学指令很清晰。动手类的课堂,教师最担心的就是课堂秩序问题。但在这节美术课上,课堂相当的有序。首先,每到一处动手的环节,老师都会明确步骤:1.用草稿纸,印出以下图案,印完后,用纸巾将手擦干净,并将用过的纸巾放入盒子内。2.印泥用完后,请盖上盖子,放回原位。为什么说,在美术课上,我看到了课程整合呢。在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第五单元“初试身手”中,提到“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在孩子们完成了自己的指印画后,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指印画的内容,续编故事。这里都体现出了语文学科中的元素。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想象单元中的一个目标,在二年级的美术课上落实了,而且孩子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也都在美术课上得到了锻炼,真是一举多得!(焦梦雪老师)
经过昨天的介绍,我们对谢家湾小学有了一个结构及理念的初步认识,今天则跟着他们学校老师进入学校学习,参观。我们去了谢家湾老校区和新校区,无论在哪里,都是满满的故事,满园的孩子照片,吸引着每一位在场老师。孩子们每天只上半天文化课,剩下半天进行实践活动以及艺术课程,对课本知识进行一个运用,锻炼,学以致用,无论是油画课程,陶艺课程,合唱课程,实验课程,孩子都是自己协同老师组织练习,指挥,管理,自主程度非常高。校园里,失物招领处,孩子们自己寻找丢失的物品。噪音分贝器,提醒孩子们自己注意说话音量。半圆形课桌,上课随时合作,交流,分享,也方便打扫卫生清洁。学生轻装上学,课桌里只放当天所需材料。轮流自助午餐,培养孩子们的就餐礼仪、卫生习惯。最后环节,到访教师一同观赏了孩子们的自编操展示。因为不喜欢统一的模式化,孩子、家长、班主任一起编排了有各班特色的广播操,各班在编排过程中顺带学会了路队礼仪,学会了分享合作。有的是六年级带一年级进行各项活动学习的排练,发挥高段榜样作用。小小的广播操,大大的力量。每一处细节都是数年经验总结出来的解决方案,孩子们才是校园的参与者,主人,管理者。(杨倩老师)
昨天,听取希娅校长和各学科主任的报告后,我对学校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今天,怀着憧憬和敬畏心,来到了谢家湾小学老校区。学校老校区在地形上有明显的重庆特色,高低起伏,没有平路可言。上了好大一个坡才到校门口,一个大大的红梅标志映入眼帘,学校负责接待的老师和我们打招呼,个个面露微笑甚显和蔼。老校区虽然看上去不大但是历史悠久,进门后也会发现虽然建校已逾六十载,整个校园却洁净、端庄,并无老旧之态。
跟随者接待老师来到了陶艺教室,里面大大小小的陶泥作品精致可爱,让人感受到老师的用心教和学生的用心学。
接着就来到了期待已久的教室,环形的桌子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分享,又同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当我们一行人经过他们的教室,学生没有丝毫的惧怕,而是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争相问“老师们好”。身处楼道就听到了“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 ,原来本周是谢小的“庆祝建党100周年”合唱比赛,我们看到,弹琴的指挥的全是学生,学校充分相信学生,做到了信任放手,学生也是自信落落大方,这也正呼应了昨天希娅校长说的“控制越多适得其反”,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字“放”!
校园一角,不知是瓷砖脱落还是故意为之,把学生的作品贴在不是那么完整的墙上,用玻璃罩起来,好看又方便管理。
这个是老校区的公示栏,公示栏里有本周的学校重点工作,让每位学生和老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各司其职,自觉地进行本周学习与工作的整体把控。
穿越一个隧道来到了重庆难得的一块“平地”谢家湾小学华润校区。建校十年左右,比老校区更大,更有科技感,相同的是氛围很好,没有追逐打闹的学校非常的和谐。学校墙上贴的是孩子的笑脸的照片,见到的孩子脸上也是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切身体会到他们喜欢上学,乐于上学!
走入的是一年级的教室,放眼望去就是整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盒子,书包整整齐齐的摆放在盒子里。教室后面会有一个生活区,可以方便学生洗手以更好地做好个人卫生清洁、疫情防控,还可以收纳卫生用具,让教室更为干净整齐。坐在他们的位置上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都把书本摆放在盒子里,里面的书没有成“麻花”,更没有破页少页,文具盒上都写了大大几个字,用来提示日常行为。正是有了从开始对行为习惯养成的注重,才有了这样尽管老师管得很少,但是校园依然这么有秩序的整体样貌。老师信任学生,学生让老师放心!
失物招领处这个神奇的角落,让那些找不到主人的物品也是被人尊重的,如果把他移到龙美的土地上,也许就会少有老师在群里发布进行失物招领通知了吧!
早就听说谢小的自编操,今天有幸见到了他们展示,因为他们不愿意全部都是一套操,也不想六年做一套操,于是就有了学生、家长、老师共同选音乐,编动作,做ppt,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广博操!怀着期待的心情坐到了大礼堂,第一个上场的是一一班的小朋友,音乐响起开始踏步,别看是一年级,他们可是雄赳赳气昂昂,小小的身体蕴涵了大大的能量,表情管理也是相当到位。接着是三年级的,和其他班级不同,他们是用一段情景剧开始导入,后来才得知,原来刚开始有几位同学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剧烈活动,秉承着谢小人人参与一个不落的原则,共同编了这样一个独特的自编操。虽然年级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学生的创编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感,也就更愿意去跳,去展示自己的创意,这或许是最骄傲自豪的事情了吧!(任金金老师)
上午一行人由谢家湾小学老师带队,参观了谢家湾老校区和谢家湾新建校区,老校区占地面积不大,坐落于几栋居民楼中间。虽说是老校区,但并无破旧感,也许是后来重新装修的缘故。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楼内的陶艺展厅,介绍了贴在墙上由孩子们绘制的瓷砖,参观了一些功能教室。也许是跟这个城市有关,无论是每间教室还是整个校园,看上去都比较干净整洁。参观过程中恰逢有一个班级在上音乐课,有一个孩子在前面指挥,其他孩子面带笑容在音乐中摇头晃脑唱着曲子,看上去倒是享受。不得不说学校内部装修还是不错,楼道里和每间屋子里都铺着木地板,有的还铺了地毯,看上去是会显得干净和有档次。
在老校区,我们没有进到班级去看学生们上课,从楼下到楼上参观完一些功能室之后,就径直出了大门。大门过道中间上墙的一些陈列标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标准的校徽颜色数值、明确规定着学校名称书写字体、清晰的校训、学校文化等,可以说涉及学校的标志与称呼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明确的使用限制以及说明,管理工作的细致可见一斑。
从老校区出来后就步行到了谢家湾小学新校区,谢家湾小学新校区性质并非公办,但却是由谢家湾校方统一管理。到了新校区这里,学校老师首先带我们参观了谢家湾校园文化的传承脉络的资料展厅,资料呈现了谢家湾小学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可谓诸多艰辛。之后我们参观了班级教室,学生餐厅。参观临近结束,一起去礼堂看了他们其中三个班的自编操。自编操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是发挥各个班级主动性,由老师、学生包括家长一起来完成的一项趣味横生的操练。
舞台上的学生们充满了活力、生气,看了之后居然有些感动。下午的安排是语文和美术工作坊的课程的示范。看了之后觉得他们的孩子整体的素养是高于我们的,表现在对文字的理解力、思辨力、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文字的组织能力、朗诵能力,但并非全部学生都是同等水平,每个班大概有 1/7学生如此吧。
据了解,这种素养的来源得益于孩子本身的家庭情况,还有他们的社团活动以及每天的专题学习活动,当然更多是老师的辛苦付出。(范忠锋老师)
今天在黄校长带领下,我们转了谢家湾小学的两个校区。细节处见真教育。整个校园给人感觉比较清爽,文化氛围浓厚。在教学区走廊上,会有很多噪音测试仪,墙面上也多是降噪音板,这样整个校园是安静的,孩子也自觉降低说话声音。不管是机房里的电脑还是个人办公用的电脑,用后的键盘都是整齐的扣在桌面上,这样既看着整齐划一而且防止灰尘积在缝隙里。校门口、功能室等地方标有标准的校徽,标准字,标准色,这些细节处见管理上的真功夫,敬佩刘校长带领下的团队是真做教育。校园的设计布置恰到好处,没有一点是多余或是无用的东西。
下午听了两节专题课,一节语文专题,一节艺术专题。印象深刻的是,艺术专题的示范课,手指画。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设计了四个学习活动,到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各小组根据学生的四幅作品,讲一讲其中的故事。下面老师惊叹于孩子们的思维这么新奇,语言表达能力这么强,掌声雷动。想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优秀表现和平时的课程设置、教师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通过这两天的听、看、思,感觉这大概就是美好教育的模样。也更坚定了我们发展素质教育,做好课程改革的决心。(周健老师)
今天真正走进了谢家湾小学校园,近距离观察这所让大家啧啧称奇的小学。老校区藏身于一片老旧的住宅楼中间,曲曲折折,拾级而上,突然就到了学校门口。看着前面攒动的人群,有些担忧:今天周一,是工作日,这么多校外人员进入,会不会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
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有点多虑了。因为一路过去,距离教室较远。虽然在功能室偶遇上课的学生,除了打个招呼外,并没有大的影响。看来,每日被人参观、学习已是常态。当我们从五年级的一个教室窗外经过时,全班同学面向窗外,挥手向我们问好,而老师笑看着这一切。如果是在我的班级,遇到外边的参观者,学生一定不会这样打招呼问好。甚至,我还会要求学生不受影响,旁若无人地继续学习。其实哪一种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重要的是,我们该用怎样的一种心态面对这样的事情。如果都能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之,以师生的舒适为标准,既不视之为洪水猛兽,也不故作姿态,问题也就自然不成问题。
通过对学校的走访和学校发展历程的了解,我看到了谢家湾小学在课程改革中所做出的努力。尤其是在构建“小梅花”课程体系之后,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在学校精神文化的引领下深入开展。只有当文化“落地”,文化育人的作用才会充分发挥出来。我认为谢家湾小学最大的贡献就是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文化立根、课程铸魂的典范,从而让素质教育在学校真正落实。谢家湾小学作为独特的存在,是难以复制的,我们究竟要学习她的什么?我认为首先是对教育有高目标的追求,只有把我们所有的工作放在育人的高度,才能真正去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其次,要有把小事做到极致的态度。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餐一饭......凡与学生相关的事情,无一不是大事。一个细节:我走到一个一年级的教室,当时空无一人,应该是在上室外课。教室内干干净净,简直到了一尘不染的地步。抽屉里的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是凌乱的。探头看,书包全部在教室后面的柜子里放着,抽屉里只是用到的课本和学具。笔袋醒目处都贴有姓名贴,笔袋里的物品摆放也很有序。看到这里真的惊叹。因为自己带的就是一年级,虽然平时也注重对学生各种习惯的培养,但是每次检查的时候总会发现部分学生物品摆放乱七八糟,甚至把垃圾也塞到抽屉里......可见,并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老师平时的指导和要求不到位。
下午是语文学科和艺术学科的交流,均是用课例+微报告的形式进行。
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执教者是一位很年轻的老师。课堂干脆利落,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内容不是很难找,但是体会其表达效果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之前学习过的圈画关键词句来品味,学生还是有了很多自己的感受。尤为难得的是,老师在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后,总要再回到文本中,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文句。这样的意识对于年轻老师来说是很少有的,从中可见他们平时的教研是扎实进行。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他们在学科上的研究成果,就是小梅花课程系列成果的《学科教学建议》。这是他们在研读教材(包括不同版本的教材)、钻研课标、研究学情后的智慧凝结。要做好这个,既要有理论的高度,还需要有实践的深度,并且还需要较高的总结归纳的能力,缺一都难以做好。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应该努力要做的。有了这个《建议》,年轻的老师就会有“教学保底”的“拐杖”,而上不封顶。
美术课是二年级的课。除了专业之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的听讲状态:当老师在解释要求的时候,学生都在安静倾听。学生活动的时候,没有人大声喧哗。即使是小组合作完成,声音控制得也比较好。学生到展板前欣赏别的同学作品的时候,很有序进行,没有推搡和拥挤。反思我们的课堂,学生不懂得倾听。尤其是手工课,很多学生不听老师的要求,只忙着自己去做,等到去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因为没有听讲而不会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能发挥出作用来需要漫长的时间。但如果我们能有明确的方向,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足够的耐心,那么花开会有时!就让我们虔诚地种下一粒粒种子。其他的,交给岁月。(张利红老师)
我们的一日之行结束了,而教育之行还在继续,秉持谦卑与虔诚之心,继续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