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老家,看看爸妈。
快中午了,妈妈开火做汤,扭过头问我:“炒什么菜?豆角?蒜苔?西葫?”
“豆角吧。”我从一兜一兜菜中找到豆角,打开,择菜。
几乎每个豆角上,都有褐色的斑点,乍一看,还以为伤了热。我把豆角掰成一段一段的,遇到大点的褐斑就丢掉那段。
“那又不坏,你扔它干什么?要不炒别的,好好的菜糟蹋了。”看着垃圾袋中一截一截被扔掉的豆角,妈妈数落我。
“每次都说你,买菜就买新鲜的,你就不。”我依旧按自己的标准择豆角。
“新鲜的是好看,那不贵啊?我买的又不坏。”妈妈一点不认同我的看法。
妈妈七十多岁了,经历了物资困乏的年代,买任何东西,实惠是第一原则。买同样种类和数量的东西,要是换成我,得花数倍的钱。
我“以食为天”,又赶上衣食无忧的年代,喜欢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豆角,无压无损;小葱,叶子鲜嫩;草莓,鲜红无痕;苹果,饱满光泽……而且,也不因价格便宜买大量的。一捆菠菜2元,两捆菠菜3元,我只买一捆,就图吃个新鲜。
女儿“青出于蓝胜于蓝”,她买回的蔬菜,大多是半成品:薯条,装在盒子里冷冻好的,回家炸一炸就行;大葱,去掉叶子,剥掉表皮的,薄膜覆盖着鲜嫩的葱白,回家洗一洗就吃;豆苗,装在方盒里,绝不会受到挤压……
有一次,我看到微信群里有人卖草莓,又大又红,被雪白的盒子映着,煞是诱人。看看价格,也“惊人”,80元一盒,15个。我说给女儿听,她淡淡地回了句:“昨天咱们吃的草莓,就是那样的。”昨天下班回到家,女儿洗好草莓端给我,“好吃,真甜!哪里买的?”“网上。”价格多少我没问,原来这价!
不同时代的我们,固守着自己的观念,日复一日。买菜如此,其他的,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