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区里教研会研讨中考阅卷中发现的问题。在写作这一块,反复强调学生写作回归真实生活,回归内心世界。
确实,现在的学生作文越来越偏离了自己的感情世界和真实的生活。格式化、套版化、矫情化:梦境多了,真情少了;概述多了,细描少了;历史多了,现实少了;堆砌多了,平实少了;感慨多了,经历少了;空话多了,真情少了。
其实,作文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兴趣,不是套路而是生活,不是技巧而是情境,不是模仿而是创新,不是规范而是个性。刻意的玩哲理、玩深沉、玩意识流。这类文章表面看起来“色彩绚烂”,骨子里却是“一片空空的白”。总体说来缺的就是真实体验、真情实感,这可是写作的生命。
怎么让孩子们在写作中回归真实生活,回归内心世界呢?前提是允许生活中的孩子们敢于做真实的自己。
纪伯伦有一首诗《孩子》: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们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所以,给予孩子自由成长和尽情绽放的空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向着心中的梦想,去成为他们希望的样子,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吧。
上面是一位六年级孩子笔下的青海湖:色彩鲜明,个性十足。绘的是湖中景,表的是真性情。而这只是这个孩子横穿中国11个省32个城市之后的部分收获。
在他的背后是敢于放手,不断自省,勤于提升,善于引导的师长、父母。
大人是孩子的榜样。作为成人,我们首先要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呢?真实的,就是最好的。
人的一生,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每个人的背后都会有心酸,都会有无法言说的艰难。每个人都会有默默流泪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路要走。
但不管怎样,要记得冷了给自己加件衣服,饿了给自己买吃的,想哭就大声哭出来!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要在伤痛中爬起。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有的人想要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有的人想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生活,也有的人渴求青史垂名。我们都不必羡慕别人,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活给别人看,也喜欢看别人怎么活,好喜欢和别人比较,并不断地揣摩着别人的想法,照顾着别人的情绪。
所以,我们都习惯了伪装自己,给自己带一个面具,哪怕心里多苦多累,面具上依旧是笑容和快乐。是的,做真实的自己是挺难的,因为我们总喜欢和别人比,可最后目标没达到,苦的还是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你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不必取悦与讨好别人。你只要依心而行,不羡慕,不做作,过好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生活,无论经历了什么,都别忘记做自己。保持真实的自我,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人生有自己的想法最重要。路途虽然艰辛,我们都要为了心中的目标出发。
做真实的自己吧。不是由着自己的脾气,而是不伪装,不伤害,不逃避。大人真实了,孩子就真实了,孩子真实了,就敢表达真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