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家灭族之后,新的问题出现在桌面上。那就是这三家到底谁是老大?
在明面上,赵襄子串联了韩魏两家,并且在大战之后,砍了智伯瑶的头,漆了当了自己的酒杯,这样的行为基本可以宣告大哥的诞生了。晋国也不可无正卿,于是赵襄子替代智伯瑶成为了正卿。但是赵襄子并没有成为大哥,因为他是个老实人,不适合参与权力的游戏。
第一件事:泪别豫让
豫让是司马迁刺客列传中专门著书立说的一大刺客,不仅在于他够狠,也在于赵襄子够善良。
赵襄子是有德之人,所以上天不让他死,有一次去厕所的时候,突然心惊肉跳,于是立刻搜索皇宫,发现了豫让,他觉得豫让这种复仇行为很大义,因为智家已经被灭族了,他复仇完全是想报恩,不问生死。于是他放了豫让,并告诉豫让,再抓到就杀了你哦!结果后来豫让又来刺杀他,他这次只好杀了豫让,但是杀之前,还脱下袍子让豫让刺了几下,以示报仇。并且惋惜的哭了。
喂喂,你可是国君了,这种亡命之徒,不能收留,也不该释放吧?还莫名其妙的惋惜起来是什么鬼啊!
这么善良的人,可以守住一方土地,怎么去做游戏赢家啊!
第二件事:礼法最大
在晋阳城中,虽然百姓是上下一心,但是大臣们并不这样以为,他们终日惶惶,不想和赵襄子一起陪葬,和赵襄子言语之间也不是很尊重。但是在众位大臣之中,有一个叫高共的,还是毕恭毕敬遵守礼节,赵襄子隐忍之人,当时也不说破。
等到三家分智,论功行赏之时,大家都以为搬救兵的张孟谈是首功,可是赵襄子偏偏点名表扬了高共,说:“晋阳城破在即,群臣都很懈怠,只有高共始终不失人臣之礼,所以当先赏他!”群臣面面相觑。
在危急存亡时刻,不考虑能力,不考虑手段,偏偏考虑礼法。重用小羊的举措一出,有能力能匡扶王室的大臣,谁会在他手下效命呢?要知道人生短暂,金子发光不能只靠等待,要自己去敢用能人的王侯手下闯一闯啊!
第三件事:盲选继承人
比起自己的老爹,赵襄子选人更加草率。我的大哥伯鲁不是没有当上家主嘛,我就让他儿子当!我的五个儿子,就算了,大家轮流坐庄嘛!
什么?大哥的儿子死了?那孙子也行,就让孙子来当!
结果这一举措惹恼了赵桓子,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赵桓子是赵襄子的弟弟,但前后考证中,赵桓子应该是赵襄子的儿子。在赵襄子死了之后,他立刻赶走了伯鲁的孙子浣,自己当了国君。结果一年之后,赵桓子就死了。死之后国君之位本来想要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众位大臣不干啊,他们说:“立赵桓子本来就不是赵襄子的主意!”于是大家一起阴谋杀了赵桓子的儿子,从外面接回来了浣,也就是赵献子。
大臣立后好处多多,后世的霍光废帝、包拯骂皇上,都是建立在国君的地位由大臣确立上,这样的国君一没有实际的权力,二没有本国的根基,可以说是傀儡,很好操控。这样的国家,又怎么可能兴盛发达呢?
归结起来,赵家拿着一手好牌打烂了,老实人赵襄子无恤,要背上最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