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出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在教学之前,我先读过这本小说,教学课文时,便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
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 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 越开越旺盛。 20世纪 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茅盾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呼兰河传》里,萧红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的童年, 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了解了萧红悲剧的一生,再带孩子们读《我和祖父的园子》更能理解园子的含义,是园子更是精神家园。
一、走进园子,初步感知园子的自由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 生机勃勃、 无拘无束、 鸟语花香、 丰富多彩、 自由自在 ……孩子们紧紧抓住了文章的主题“自由”
二、深入园子,感受动植物的自由和我的自由。
精读第四自然段和十三自然段,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是自由的, 种小白菜, 我是在瞎闹; 铲地, 我是在乱勾; 浇菜, 我是在乱闹。 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 。
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和想象画面中, 孩子们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感受到园子是活泼的、 快乐的和灵动的。 倭瓜、 黄瓜 …… 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何约束的, 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
萧红已经和园子融入在一起,整个园子都是自由的,这份自由来自祖父对她的疼爱,更在于她对童年的那份美好回忆。
三,走进原著,感受作者的童心
园子里的灵动和自由引起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趁热打铁去图书馆借来了《呼兰河传》让孩子们阅读,孩子们大都能被书中的生活所吸引,所感动,感觉那才是童年该有的模样。
真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图书能引领孩子们在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也希望那些可以省去的检查省去,多给孩子们一些静心读书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