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好
听 月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余华从《活着》的小说中得出了这句至理经典名言,道出了余华为什么写《活着》小说的初衷。活着,就好,这也是我们读余华《活着》小说后的最好反思。
人,活着,就要好好地活。不管是富裕还是贫困,活着快乐就好,没有绝对地不快乐,也没有绝对地快乐,活着幸福就好,活着就要拥有自己的活法,不要依附或者跟随着他人活法而活,否则一生会活着很累,也很难,也不是很幸福。知足常乐,活出潇洒,活出自我,不顾及旁人的闲言碎语,做真正的自我,这也是我们对读余华《活着》小说后亲身感受的最好诠释。
余华《活着》小说形象地塑造了主人公福贵一生的故事,映射了主人公一生历经社会沧桑,饱受苦难和百般磨难,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不聊生、百般无耐、复杂多变的真实写照。福贵的一生是有幸的,也是不幸的。
有幸的是生在富贵、活得洒脱、无忧无虑。福贵生在当时大户人家,吃喝拉撒,什么都不用愁不用管,上有天顶着下着地,过着荣华富贵、奢侈糜烂的生活,更甚有者,家里还有一位深爱自己的贤妻良母、贤惠毕至、不离不弃的糟糠之妻—-家珍;一位听话懂事的儿子—--有庆、一位既聋又哑且任劳任怨的女儿—凤霞;还有一位身强力壮、憨厚老实、勤勤恳恳、疼爱有加的女婿—-偏头。
不幸的是年幼无知、青年好赌、中年落难、老年无助。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福贵自打出世什么都不知道,一切事情都由长辈安排,不学无术。青年时,不知规劝,不懂世道,父母卖家产,输掉祖业,流离失所,无处安身。且好吃赌喝,常逛青楼,尽管妻儿劝告也无济于事,还是我行我素。中年时,家庭变故落难,父母离世,妻子病故,儿年幼被抽血身亡,女儿不幸离世,女婿工作扎死。而且,在国共战争、国难当头、国家落难时,福贵饱受战火纷飞、饥饿交加之苦。老年时,由于失子女、失妻和身体衰老,一人过孤苦伶仃的生活,迎着了新中国曙光,享受新生活,圆满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他的亲人因为天灾人祸先后离他而去,让他孑然一身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绝望,精神的支撑似乎随时会被瓦解,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但他没有抱怨,他依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友好,他依然维持着他和命运的友情。福贵的一生,本想大福大贵,但事与愿违,却喜忧参半,正如自己所言:“活着,就好;活着,就够”。
活着,就好。没有太多的坎坷,没有太多的奢望,没有太多的华丽,无需荣华富贵。太多的修饰,只是一掠而过,只是一抔浮云。唯有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健健康康,才是最重要。唯有活着,才就好,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