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知名视频应用上看到了一段中德混血哥哥和妹妹弹钢琴的视频。哥哥十岁,五岁学琴,很有天赋,已经参加了各种国际性赛事。 妹妹五岁,四岁半开始学习,才半年,但是每天在哥哥练琴时耳濡目染,毫不费力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虎妈我本身学过六年电子琴,属于极没有天赋,被逼练习的那种小孩儿。每到练琴的时候就墨墨迹迹,朝三暮四,能偷点儿懒就偷点儿,能想点别的就走神儿那种。可以说,练琴对于我来说毫无快感可言,而且老师每次都要拎弹得不好的典型,常常就是本人,所以搞的陪练的老母亲也是很丢人。 好在呀,本人常年在学校学习榜稳居年级前三,数理化大综合不用老妈操心,这才挽住了颜面。要不然小学生涯,真的就是噩梦般的回忆了。
但是话虽这么说,丢人啊,伤自尊啊,不过练琴确实提高了我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这在我的学习中很有体现,我将自己的好成绩30%归功于学了一门乐器。 但是没有天赋的人学乐器真的不开心。
儿子马上两岁了,我与初中玩儿的挺好的一个男同学,现在的钢琴老师,聊了一下。 我问他他家族是否有人很有天赋?因为我这位同学在初中的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和体育天赋。 他说并没有,但是他四岁开始学钢琴,父母盯得很紧。 但是他并不足以证明我的理论,就是学乐器可以促进学习这一说,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常年班级后三名,最后考学考了音乐特长生,否则真的很难走平常路。
他跟我说,现在的家长都很焦虑,让孩子很小就学这个学那个,并不考虑孩子的身心健康,其实没必要逼得那么紧,看孩子是否有天赋,是否愿意学也很重要。 但可是,可但是,如果他爸妈当初没盯着他走这条路的话,他现在可能真的就一事无成,也没有什么三万月薪,开雷克萨斯一说了。孩子并不是什么都知道的,家长的选择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地狱之门,也可以是通往天堂的阶梯,一切全都看孩子将来的发展了。
我们当家长的,要是真的就是没条件,那就不要去纠结了,让孩子踢个球啦,学个柔道什么的,培养个不太费钱的业余爱好。但是一旦有条件,真的应该让孩子多尝试,从众多项目中找到最能坚持的,最有热情的,或者最有天赋的,争取做到最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