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四天带你读一本书,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点,每四天见证不一样的自己...
「第1本书(1/4)/ 第1篇深度解读:3463字/ 12分钟阅读」
【全书导读】
碎片化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容易涣散难以集中,很多人为此产生了焦虑...我们即将分享的《深度工作》这本书,就是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的——在碎片化时代,如何为大脑排除干扰,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这本书副标题是“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英文原版书于2016年在美国出版。一经发行,就迅速占据了亚马逊美国网站的职场励志书榜首。
作者卡尔·纽波特,是一位理工科的博士——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
1.什么是深度工作?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平时都是怎么工作的呢?
在平时,我们大部分人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开启了多任务并行模式。所谓多任务并行模式,就是同一时间干很多件事情,在不同的事情之间来回切换。例如:电脑会同时打开很多页面,一边写工作报告,一边回复客户邮件,工作群里一有消息还不忘回复几句,每天都很忙碌。
但是,这样的忙碌,真的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吗?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吗?显然不能,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深度工作”。
「所谓“深度工作”就是指,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专注地工作。它能把我们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最终得到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结果」。
1922年,心理学家荣格,在靠近苏黎世湖北岸的村庄,建起了一座简单的两层石头房子,将其称作塔楼。荣格会在早上7点钟起床,吃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在塔楼的私人办公室中度过两个小时不受打扰的写作时间。下午,他通常会冥想或在周围的乡村长时间漫步。塔楼里没有电,荣格会在晚上10点上床休息。
在本书作者看来,荣格此举就是典型的“深度工作”,这项技能对荣格后来取得巨大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除了荣格之外,历史中其他重要人物都有“深度工作”的习惯。例如:马克·吐温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大部分的内容都在农场的一间小屋里完成。而这个小屋离主居住区太远,以至于家人要吹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意思就是,你该回来吃饭了。
再比如,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他为拒绝网络时代的影响,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甚至于在他获得诺贝尔奖后,记者都找不到他。
当然了,“深度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工作者,在商业领域同样也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远离世事(通常是在湖边小屋),只读书,思考大局。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深度工作的确有价值,但它只适应于特定的人群,比如刚才举例中的作家、商界大佬们;但是,现在是速食时代,一切都在加快,深度工作对于我们普通人已经没有意义了。但作者告诉我们,实际上,时代步伐越是加快,深度工作的价值就越大。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对“深度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我们为什么需要深度工作?
2.我们为什么需要深度工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我们无所事事或者在浮浅的工作中度过,是不是觉得这一天很没劲?但如果我们摒弃干扰,一门心思完成了一件重大的工作或做了一件非常费脑力的事情,是不是觉得这一天过得很快很充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都充分说明了深度工作能够让我们体会到满足感。
(1)深度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成为人生赢家
作者发现,在新经济形势下,具备两种核心能力的人,注定会成功。一种是具备迅速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另一种是提高付出与产出的性价比。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迅速学习新技能的能力:
有实验调查发现,想要迅速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这需要髓磷脂的帮忙。而想要获取更多的髓磷脂,就需要反复利用同一大脑回路,就能促使少突细胞在这个回路的神经元周围包裹髓磷脂,从而有效地固化这种技能。通俗易懂的说,也就是要想学习一门复杂的新技能,就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避免受到干扰。因为这是促进髓磷脂形成的唯一途径。反之,如果注意力涣散,就不会形成髓磷脂,自然也就难以学习一门复杂的新技能。
换言之,学习是一种深度工作行为。如果我们很容易做到深度工作,就能轻松掌握愈发复杂的体系和技能,这些体系和技能是我们取得成功所必须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能让我们成为赢家的技能——提高付出与产出的性价比。
先回想一下,你平时都是怎样工作的?是不是这样:一项会议结束后,开始另一项会议,开始某项工作才一会,又开始另外一项工作,工作10分钟刷一下朋友圈查看一下电子邮箱……
这样工作真的有效率吗?真能使绩效最大化吗?
勒鲁瓦经教授,通过研究后发现,当我们从某项任务A转移到任务B时,注意力并没有及时转移,注意力残留仍然在思考原始任务。即使在转移工作之前,已经完成了任务A,我们的注意力还是会有一段分散的时间。这一发现告诉我们,只有将注意力残留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才能使我们在当前任务上的表现成果最优。
所以说,我们要想达到个人巅峰的产出效率,就需要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换句话说,要想付出与产出性价比最高,唯有深度工作。
(2)深度工作能够获得满足感
我们将分别通过神经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哲学角度这三个角度,一起来阐述深度工作对我们精神层面的影响。
首先,我们从“神经学角度”证实深度工作的意义。
我们很多人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环境上,认为是环境或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决定了我们的感受。但是,科学作家加拉格尔却认为不是这样的。
加拉格尔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她走出医院的那一刻,突然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想法,她觉得既然疾病想要控制她的注意力,那她可不可以抢夺注意力?于是,她开始刻意专注于生活中好的方面——电影、散步和傍晚6点30分的一杯马提尼——竟然产生了令人惊异的好效果。
从这段经历,她发现,我们的大脑是根据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用加拉格尔的例子来说,如果她关注的是癌症,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暗无天日;但如果她关注的是夜间的一杯马提尼,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因此,「如果我们深度工作或深度学习,那么,大脑就会认为我们的世界是具有丰富意义和重要性的」。
作者还指出,「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全神贯注的能力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隐藏益处:这种全身贯注的状态,占据了我们的感官器官,使我们避免了很多充斥在我们生活中难以回避的、细小不快的事情——让浮浅的事务占据我们的注意力,是愚蠢的行为。因为这样下去,我们的大脑会形成固定形象,认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充满了压力、烦扰、沮丧和琐事」。
然后,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深度工作益处的“心理学”佐证。
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曾做过一个实验:为实验对象每人配了一台寻呼机。这些寻呼机会在随机时间里响起。当寻呼机响起时,实验对象需要记下那个时刻,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感受。
通过这个实验,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在努力完成某项艰难有价值的工作,当这个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他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作“心流”。也就是说,深度工作、专注工作,其实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这些行为类似于心流活动。
最后,我们通过哲学来总结一下深度工作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当我们对职业失去了敬畏感,这时候,工作在我们心中也失去了神圣感。究其原因,不过是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内容太过平凡」。
「那么,什么样的工作内容不平凡呢?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职业的神圣感在传统手工艺者中非常普遍,比如一种已经消失的职业——木轮匠。因为在木轮匠看来,每一片木头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品性。你要说,木车轮高贵吗?显然不高贵,很平凡。但是,制作木车轮却可以高贵」。
这无疑是在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不平凡”的工作内容,而是用“不平凡”的方式去完成工作。唯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失去对工作的敬畏感和职业的神圣感。
怎样是“不平凡”的方式完成工作呢?答案是,「匠心精神」。不论我们是作家、营销人员、咨询师还是律师,工作本质上来讲仍旧是一门手艺。如果我们能够精心打磨自己的本领,心怀敬意,我们就可以像传统的手工艺者一样,在日常职业生活中培养出匠心精神,从而找到神圣感。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就是“深度工作”。通过深度工作培养个人技能,可以使我们的工作从令人心烦意乱、心力交瘁的琐事,变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事情。
【要点总结】
关键词:深度工作浮浅工作 髓磷脂 心流 匠心精神
评论与互动:当你在埋头做一件工作时,是不是经常被打扰?是外界在干扰你呢,还是你自己每过几分钟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已经认识到了深度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你愿意反思自己不能深度工作的原因吗?你愿意学习深度工作的方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与我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