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常九儿
QQ和微信是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年轻人,最经常点击刷新的网络社交平台。
一半的时间用来交流聊天,另外一半的时间则用来浏览朋友圈。
朋友圈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么多人如痴如醉?
01
之前有一段时间没发朋友圈,一个朋友直接在微信上联系我,问我最近怎么不发了。
我有些受宠若惊——竟然会有人这么关注我,连我不发朋友圈都会特意来问。还没来得及感动,对面就又发过来,“你之前一天发好几条,突然间没了,还挺不习惯。”
当时接着就有一种羞愧的感觉——我之前是有多闲!
回顾之前的那些朋友圈,越看越觉得无地自容。生活中的琐粹杂事、空闲时的无病呻吟、无聊时的自拍,间或一些偶然的感悟……写的内容都不长,反倒是评论和回复一大串。
我究竟在上面浪费了多少时间!
发布一条朋友圈,时不时地数数多少人点了赞,看看好友的评论,绞尽脑汁想想怎么回复才显得更深沉有内涵——这应该就是我那时的状态。
结果就是,空闲的时间发的朋友圈,整段的学习时间都遭了殃。
学一会就要刷新一下朋友圈,看点赞和回复评论的频率直接把大段的时间“肢解”了,大段时间被碎片化,碎片化的时间又被用来看手机……恶性循环。
没有精确的计划,又热衷于翻看朋友圈的回复,这就只能导致大把的时间被浪费。
02
一个很有规律的现象——越是无聊,我发的朋友圈就会越多,评论回复速度也会越快,没话找话,东拉西扯都会聊好几个来回。
聊的是什么内容?
无非是一些插科打诨罢了。若是有什么紧要的事,微信头像就在那里,戳进去两句就能说清楚,何苦这么来来回回。
说到底,还是在打发时间。
空闲时间内无事可做,除了打发时间,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说到我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大概是因为忙了,没时间了吧。
开学要交的报告、计划要读的书、每天要写的文,时间都要按分钟来计算了,哪里有额外的时间去发朋友圈呢?
生活中的感悟仍然存在,不过都已经成为了我文章的素材。既然写成了文章,那也就没必要再去发朋友圈了。
03
其实看看很多人的朋友圈,除了少部分喜欢分享或是厌倦碎碎念的朋友外,大多数人都存在这种现象。
集体参见某项比赛时,打开朋友圈,那么多好友半天都看不到一条新消息;等到某个闲暇的午后,一条又一条的生活感悟和心语就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令人眼花缭乱。
甚至是打开某个人的朋友圈,看看他某段时间内的记录和内容,都能大致推测出他是怎样的性格。
沉默稳重的人,朋友圈往往是老干部的做派,分享的内容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年轻有活力的姑娘,就连朋友圈都会洋溢着一股少女的清香。
而我之前的朋友圈,大概就是一团野草吧——长势旺盛得很,却没有什么特色。
甚至我现在还会庆幸,好在我还没有去工作面试,否则的话,未来老板看到我杂乱无章的朋友圈,会不会收下我恐怕都要打个问号了。
04
时间安排得越紧凑,越是没有心情去发朋友圈了。每天那么多要忙的事,按重要性来排序,发朋友圈这件事怕是在几十名开外了。
还有一点,发了朋友圈若是没人点赞,恐怕会想“我这么不招人喜欢?”
若是有人点赞没人评论,怕是会忧伤“都是点赞之交,谁会来关心我究竟说了什么呢?”
等到真的有人评论了,总不能不去回复吧?
说到底,发朋友圈浪费了时间还影响了心情。
想想朋友问的那句,你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
大概是因为我有比发朋友圈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