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co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酷最有趣的公司之一。和我们之前介绍的Valve,GitHub一样,在Semco没有HR部门,员工没有头衔,经理们没有助理。员工自己决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哪儿做。他们甚至决定自己的薪水。管理人员由一线员工投票选出,而不是公司高层任命。公司要新开什么业务,或者放弃哪些旧业务也是由员工决定。公司把利润与全体员工共同分享。
似乎这样的结果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或者至少会让其内部混乱不堪。
但事实上,Semco超过20年实现稳定增长,其中连续14年实现每年两位数的增长。考虑到巴西国内动荡的政局和起落的经济环境,这个成绩显然极为不易。
Ricardo Semler,Semco现在的主席,在80年代中期从他父亲手中接掌过来公司,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帮助公司渡过危机,并且成长为世界范围内都备受瞩目的“民主”公司。
-Semco前传
Semler的父亲在1953年创立了Semco,主要生产船用泵,公司90%的业务来自巴西本国造船业。那时Semco还是一家十分“正常”的公司,家族制,内部有严格的组织架构和层级,明确的公司章程对公司的大小事务都有详细规定。
20岁时Semler加入公司,当时正值1975~1980年巴西造船业的衰退时期,而Semco的生意也受到严重影响。他提出公司太过依赖于单一行业,应该开拓其它业务进行多元化经营。他的父亲并不采纳他的意见。他认为公司太过僵化,他的父亲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公司急需更好的财务措施,他父亲也不这么想。
接着等来了80年代初巴西的经济大萧条,Semco遭受重创。得不到机会施展拳脚的Semler告诉他的父亲,要么让他改革,要么让他离开。他的父亲最终做出了现在看来绝对明智的选择,登上了远航欧洲的行船,将公司全权交给了Semler。
-失败的初期改革
Semler旋即开始他的改革。
而如果你认为Semler就是从那时开始把Semler打造成今天的样子,那你就错了。
实际上在一开始,Semler对公司的改革措施非常传统,他先是解雇了公司60%的管理者,然后开始实行多元化战略,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去做计划和执行,制定标准的管理手册和报表,建立矩阵式的组织架构。
但Semler很快发现改革的效果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立竿见影。他个人也陷入到他曾经绝对无法接受的不分昼夜的工作模式中。这拖垮了他的身体,终于他晕倒在了自己的工厂中。医生的诊断告诉他,他必须要有所改变。
-曙光:小规模尝试团队自治
1985年,这才是故事的转折点。他的一个管理人员告诉他,他应该尝试建立自管理的6~8人的生产团队,让他们全权负责生产的方方面面。他们决定自己的预算,目标,而他们的收入则和他们的生产成本以及产出挂钩。Semler立刻开始尝试。尝试的结果是,生产成本下降了,生产力和利润都提高了。
Semler喜欢这样,工人们更喜欢。只有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不。因为他们的权力被稀释了,不到一年内,1/3的中层管理人员离开。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在新的组织体系下,他们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Semler接着加大了公司内部的利润费配,将1/4的公司利润分给了员工。这些利润如何在每个员工之间分配?这已经不是Semler要操心的事情了。由员工们自选成立的“员工委员会”会做出大家都认为合适的分配方案。
-经济危机?转型契机!
初步改革后的Semler在小团队自管理的模式中慢慢趋于稳定。直到巴西国内的又一次经济衰退到来。这是时任总统费尔南多·科洛尔限制流动资本的后果。虽然科洛尔仅仅在位两年就被弹劾,但是这次经济衰退给巴西带来的经济危机却把改革中的Semler又放在了悬崖边上。
不断削减成本已经不能够应付外界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看起来除了裁员Semco的高层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应对这次危机。但巴西的法律规定,对于被裁员工公司必须赔偿两年的工资作为补偿。这也是Semco无法承受的。
这时,员工委员会再次找到Semler,并且带来了他们的提议。员工们愿意接受降薪来帮助公司渡过危机,但是有3个条件:1)公司给员工的利润分享的比例需要提高,直到薪水恢复;2)公司管理层必须接受40%的降薪;3)员工除了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方式以外,还有权决定他们的每一笔花销。Semler同意了。
于是,在Semco的工厂,员工们开始承担多项工作职责,运用他们的专业机能和常年工作在一线积累的经验,一同建立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的新生产流程。在其中一间工厂内,他们把自己分成3个生产单元,每个生产单元大约150人。每个生产单元完全负责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生产,销售到物流,财务管理。
新的Semco宣告诞生。Semco靠着来自“民间”的智慧和力量,再一次转危为安。
自此,自管理的方式在全公司范围内被贯彻。各个团队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内积极摸索,这促使Semco内部的组织形式不断演进。团队开始招聘自己的新员工,也开始投票选择合适的团队管理者。公司内不再有各种规章制度手册,取而代之的是大家都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思维,大家找到帮助自己团队有效运转的“规章制度”。
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改变没有完成,有了它,Semco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你的业务你作主,你的工资也是
80年代后期,一批工程师被授权成立“技术创新行动队”。这些工程师和一些工人一起,实行彻底的自治——他们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决定他们要做的业务,只要基于Semco的公司文化就可以。他们的收入来自于团队营收的提成。而每6个月他们会被董事会考核一次,以便判断他们选择的业务是否可以长期推进下去。
这几乎就是今天一个完整的Semco公司体系的缩影,而它最开始也只是始于一个小的骨干团队。当下精益创业中提倡用最小可用产品(MVP)进行商业探索,Semco在20多年前就已经这么做了。
如今的Semco既没有管理层级,也没有所谓的组织架构图,甚至连矩阵式的组织都不是。整个公司由一系列自治,民主的业务单元,有效地构建起来。
从某种角度看,Semco的组织形式构成了一串同心圆。在整个公司的中心是一个顾问委员会,包括Semler本人在内。这个委员会一共有6个人,轮流担任公司的CEO,每届任期6个月。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制定公司运行的基本规则,公司的长期战略,对总体财务状况负责,并且引导和激励处于同心圆第二层的那些人。Semco管他们叫合伙人(Partner),是来自Semco各部门的6~7名管理者。其余的人都被称作伙伴(Associate)。
每个伙伴设定自己的薪水,公司内所有人的薪水都是公开的,包括Semler自己。所有的会议也是开放的,任何一个伙伴都有权参加。公司的财务信息完全透明,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并且Semco还提供了相应的培训帮助伙伴们读懂财报。有了这些信息,所有人都很容易知道他们作的事情哪些有好的收益,哪些应该转向或者停止了。
-回顾和启发
Semco的有趣不仅仅在于它的组织架构本身,更在于它是怎么样一路走来慢慢演进成今天的样子。这对于今天我们的许多公司舵手或许更有借鉴价值。
首先,Semco花了超过20年的时间来实现组织形式的调整,这里面所有的措施和做法都不是Semler拍脑袋计划出来的。相反,那些重要的改变都来源于对于恶劣的外界环境的积极响应,比如Semler自己的健康问题,或是巴西国内的经济危机。
正是这些来自外界的“噪声”,逼Semco去应对化解。最终,Semco化整为零,内部自治的小团队不断地根据外界环境调整自己的姿态,以应对挑战。正是这个过程,帮助Semco自下而上地建立出了有效运转,应对波折的组织方式,Semco因此具有极佳的反脆弱性。
其次,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想法大多并不来自于Semler本人。Semler承认最了解情况的人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把权力交给一线的员工,他们更能够做出最有利的决定。Semler的与众不同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乐于放权的理念,他愿意接受并且支持那些看似会让他权力稀释的做法,只要它们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有利。
最后,Semco的许多改革措施都是在小规模范围内试错过后,才逐渐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试错成功的措施,可以想见,在如此彻底的转型过程中,一定也有许多想法在试错后被放弃。外界的压力是改革的契机,同时也是最好的实验土壤,能够快速获得真实反馈,帮助Semco尽早改善或者放弃。从琳琅满目的改革建议中找出真正适合的,需要有一点探索的思维和方法。
当被问到如何掌控这样一家不同寻常的公司,Semler的回答永远是:我并不掌控它,我只是放开限制,让它自有运转。
Semler放权管理的准则都有:
- 放弃你闪亮的头衔
- 永远处在创业的状态下
- 不要管得太多
- 优秀的人会自己找适合的位置,你只需要给他们自由
- 快速,透明的决定
- 多样化的内部合伙人
从最初的3000万美元的营收,到现在的2亿4000万,Semco从未选择上市。只有这样,今天的Semco才能够以它独特和傲人的姿态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