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最大的本领(三)
我们一直在强调,班主任要有令行禁止的能力,那么,身先士卒可以带动一些“高尚”学生,明立规矩可以约束一些“OK”学生,那么,还有最难的“落后”学生,应该如何来对付这些学生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生成绩上的落后其实是行为上的落后,行为上的落后其实是习惯上的落后,习惯上的落后其实是意识上的落后,明白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了,想要也转化落后学生,最重要的是转化他们的意识。
只有他们意识到了错误的根源,他们才会幡然醒悟,才有可能改变痼疾。
比如前两天,我的一个小班朋友,神情凝重地找到我,向我说了一件班级的大事——
“魏姐姐,有学生告诉我说,他的铅笔盒里被放了好多蜗牛!怎么办?”
“好多蜗牛?有多少?”
“我不知道。”
“什么时候放的?”
“我不知道。”
“一共有几次这样的现象?”
“我……我也不知道。”
哈哈,这就是一个糊涂小侦探!什么都不知道,就想要破案。
我接着问她:“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件事?”
她气鼓鼓地说:“回看录像,找到罪犯,严惩不贷。”
我乐不可支,就因为放了几个蜗牛,就要“严惩不贷”,是不是有点严重?
接着我又引导她:“你说,这个搞恶作剧的人,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小班想了想,说:“不好好学习。”
对!这是个意识问题,因为无心向学,才会搞恶作剧来释放“野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事就要生非”。所以,是谁做的不重要,因为这是恶作剧,是孩子天性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要求十几岁的学生“毋不敬,俨若思”,这有点强人所难。在现在学生心理年龄普遍减小的时候,让他们循规蹈矩,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放几只蜗牛就要“严惩不贷”,重典之下必有反抗,在班主任根基尚浅时盲目使用“教育大棒”,容易误伤自己。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大张旗鼓翻录像,查放蜗牛者,学生会认为我们是小题大做,用迫击炮打蚊子,犯错的同学会觉得恶作剧而已,何必如此?若受重罚,必会迁怒于告密者,本来挺好的同学关系破裂,黑化为仇敌,而且局面只能愈演愈烈,旧恶未除,反添新恨,而你则是摁起葫芦起了瓢,没有一夕安寝,而原因就在于,你把小事变大了。
教育的目标是纠正错误,弘扬正气,不是培养告密者和黑势力。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用话语点醒,用诙谐软化,用包容宽恕。
针对这个放蜗牛的恶作剧,我们就可以用戏谑的口吻说:“最近下雨,天气潮湿,就有蜗牛乱爬,听说有好学的蜗牛居然爬到同学的笔袋里了。看到蜗牛这么好学,再看看大家,我怎么觉得咱们都变成了小兔子,连蜗牛都不如呢?”这样说,一是告诉恶作剧的始作俑者,你知道这件事了,同时也表明了你的态度——批评他们的学习不用心,同时也委婉地教育了他们。
如果后面还出现了这样的事,我们可以稍微提高一个处理力度,特别是军训在即,要有让学生畏惧的一定之规。但教育的目的是改正错误,不是让学生不敢犯错。
乱世用重典,实在是别无他法,教育宜宽严适度,恒温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