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家长关于中学生玩网游的对策(续)

教育专栏编辑:仙灵推荐。推荐语:网游是洪水猛兽,但也可以成为孩子放松的方式,作为家长要怎样才能让孩子不沉迷于游戏呢?那就读一读这篇文章以及它的姊妹篇家长关于中学生玩网游的对策


今天同事说他十一的家庭出行取消了,我问了下原因,听他一说真是觉得又可气又好笑。

原来是因为最近他侄女打游戏,有一次打了太长时间,他哥哥怎么劝说都不行,最后怒发冲冠,拿起手机就摔在地上,这样还不解气,又在手机上使劲踩踏了半天,结果手机都被踩弯了依然能用,他哥哥的脚腕踩骨折了,这是得生了多大的气啊!

前两天写了家长关于中学生玩网游的对策,这又是一个大话题,未完成,今天继续。

第四,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发泄情绪、运动可以缓解焦虑、运动可以让人忘掉忧伤、运动可以让负能量变成正能量,运动可以让人筋疲力尽,暂时放下一切不愉快,无论是孩子、成人还是老人,很多精神方面的毛病都可以通过运动得到缓解,例如抑郁症和精神病。

运动的时候身体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这个东西非常重要,这里不具体解释这是什么了,只要知道之所以玩游戏上瘾、赌博成瘾、吸烟成瘾,都是由于它们能使人身体中的多巴胺分泌增多,从而给人带来快乐,这种快感激励和促使人们想去再经历。

所以运动也能让人上瘾,这是替换游戏最好的方式,而运动还会让身体分泌另一种重要的东西叫内啡肽,这种物质会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愉悦感,是天然的镇痛剂,不要以为这是不好的东西,实际上内啡肽带来的是一种成就感,是经过长时间辛苦努力获得了满意的成绩,而在长时间的运动中会大量分泌。

讲多了,其实就是说运动能够替代游戏,跑马拉松是极其上瘾的一种行为。当孩子不吃饭、不写作业、不睡觉的时候家长都会强逼着他们去做,但是不运动就算了,孩子不爱运动,其实并不是,运动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如果家长拉着孩子跑几天步,他们非常容易就会爱上跑步,打球、游泳、爬山也一样,问题只是家长能否陪同而已。

遇到问题家长生气、沮丧、怒吼、发泄都没有用,有用的就是跟孩子一起行动起来,家长不想付出行动,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第五,寻求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一般家长都会拿孩子没办法,既想让他们快乐的玩,又怕他们伤身体劳神,否则一开始就坚决拒绝,也不会形成现在的局面。

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找到其他人来帮助家长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人可能是同学,与学习好的同学在一起,与他们一起上课、一起自习、一起交流,与志趣相投的同学在一起,一起运动、一起下棋、一起出去玩。

这个人可能是老师,老师有着长期于很多孩子沟通的经验,他们更能找到说服孩子的关键点,老师对于孩子是威严的象征、是正确的代名词,他们的话语对于孩子来说更有力度和说服力,老师在学校可以随时观察孩子的状态、了解孩子的动态,并做出相对应的反应,还能做好监督工作。

这个人可能是朋友或者身边的明白人,我有个读者不止一次的说如果我是她家的邻居就好了,这样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可以直接帮忙解决。身边孩子教育得好的家长有很多,这肯定不止是对方生了个好孩子而已,一定有很多好的教育之道,只要一点两点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很可能就解决了大问题,所以多问多学多看肯定不会有错。

第六,成为病态需要治疗。

家长发现孩子用任何办法都解决不了网瘾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这有可能是已经成了实病了,需要到精神科就医,同时配合物理治疗。

例如,父母在阻止孩子玩网游的时候,有的甚至拿刀砍,拿东西砸,因为网络游戏玩多了,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就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而孩子青春期叛逆性强,好奇心重,渴求自主,自控力弱,安全意识淡薄,容易沉溺于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体验刺激、惊险的过程,获取支配及成就感。

网络成瘾的病程是有标准,比如,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者超过3个月;对玩网游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怒等反应,或者出现神情恍惚等状态,这就已经濒临病态的边缘了,家长如果觉得孩子有不可控的趋势时要去专业机构鉴定一下。

如果发现网瘾成病,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个体咨询,心理咨询老师会帮助孩子走出上网成瘾的困惑,也可以参加团体心理训练,这是目前戒除网瘾的常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非常严重的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其实总体来说,无论运用什么方法,戒掉网瘾都是需要转移注意力的,找到更好的消遣方式或者找到更加健康的爱好。家长只提出别玩游戏了,又没有更好的推荐,肯定解决不了问题,家长看不见的时候又把手机拿起来,而无论去做什么都需要家长身体力行、积极支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