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宇
一盘葡萄摆在面前,不同人有不同吃法。大多数人习惯随机吃,拿到哪个吃哪个。小部分人挑着吃,挑着吃又分两种,有的人每次都吃品相最好的那个,有的人每次都吃最干瘪的那个。
如果我恰好有三个这样的朋友,我给他们排名如下:从坏到好、随机、从好到坏。理由很简单:随机的人没有量化思维,随机做事必然得到随机结果。另外两种有量化思维,但先享乐后吃苦的方式只会起到负面作用,所以他排在最后。
我理解的量化思维只有一句话:做事不要想当然。拿减肥这件事来说,我的目标是一年减掉36斤,听起并不难。量化到月,每个月3斤,还是不难。
量化到天,每天十分之一斤,压力出现了,因为一天很短,成果很快就能得到验证。量化过程只是简单的数学计算,算出来并不等于完成,但是今天没完成的任务会原封不动地摊派给后面的时间。量化的精髓是制定很多个小段目标,并坚持保质保量完成。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年年减肥,年年放弃。因为他们只有到最后几个月时,才发现剩下的时间根本不够完成目标。要想发挥量化思维的威力,还需要一个工具,最后期限。
上学时寒暑假老师会布置一些作业,大多数同学对待作业都是这样的模式:刚放假时只顾玩耍,开学前几天才手忙脚乱地赶作业。上学后老师要检查作业,所以开学就是最后期限。最后期限可以保证我们完成任务,懂得量化思维,先吃苦后享乐,则能提升任务的完成质量。
把人生剩下的日子量化,会让人感受到紧迫感。假如每个人能活到100岁,量化到周,不过是5200周。一个30岁的人,已经用掉了1560周,还剩3640周。
有人可能会觉得3640周还是感觉很遥远,那么再想想从1数到3640需要多久,顺便想想上周末和上上周末你做的事。有时候,浑浑噩噩,一周真的很快,快到和数一个数的感觉差不多。
量化思维的规划并不总是需要完成,它的另一个作用是帮助做出判断。在只零售不批发的前提下,一个月卖十万个鸡蛋很多人会感觉很轻松。换个说法,每天工作10小时,每分钟卖5个鸡蛋,那些人又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就是这样,时间跨度越长,越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判断。量化并不是在量化时间,而是在量化单位时间内做的事。这个时间单位越小,判断越接近实际。量化思维的本质其实是在提纯被时间稀释的理性。
最后还要提醒一句。做生意可以量化,工作可以量化,人生剩下的日子也可以量化。这些事上的量化思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控生活。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是绝对不可以量化的,比如说希望,比如说爱。因为它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