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美好的回忆,如相片成册,一直珍藏在我的脑海里。当我翻开那些记忆时,画面似在昨天,意犹未尽。
我老家地处甘肃陇西南部,这里相对陇西北部地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绵绵群山环抱着着稀稀落落的村庄,村庄大多坐落在半山腰,悠长而弯曲的小道,把挨着的村庄一个一个的串了起来,一片祥和。周围种满了白杨树和各种果树,春天的时候,生机勃勃。
我们这里种植小麦,大豆,洋芋(土豆),胡麻及地道药材。田地分割成一块一块的,由于地势陡峭,耕种很难机械化,所以一直继承了传统的耕作模式,骡子犁地,耗时且效率低。但是父辈吃苦耐劳的精神令人叹服。他们依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耕种,精心的培育着每一寸土地。
为此,家家户户都会喂养一只骡子,闲暇时间,就要出去放一放(骡子在山地里吃草)。每个暑假,便是孩子们放骡子的最佳时机,玩伴们一人牵出一只骡子,骑在背上,唱着牧歌,排成长长的队奔向山野。
骡子悠闲的在地里吃草,尽情的感受着生命的意义。孩子们闲不住,寻找乐趣,土烤洋芋蛋蛋,便是伙伴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找一块田地,将地面修理平整,找三块薄厚适中的石块,搭建一个小门,小门两侧用干燥的土胚子一圈一圈垒起来,成塔形(气锅儿),绕过小门顶,继续垒起,越往塔楼顶,干土胚要求越小,到50cm开始慢慢收顶,最后成塔楼状,完工。塔楼直径45–60cm之间,高度50cm–65cm之间,主要取决洋芋蛋蛋的多少。
接下来的事就比较简单了,找来大堆的干木材,经过小门,在塔楼内部点燃,加点风力,大火熊熊燃烧,火苗在土胚缝隙中间乱串。大约20min的炙烤,你能看到土胚的样子逐渐变黑,再到有点发红。这时候就烧好了塔楼。整个烧塔楼的过程需要动作轻盈,防止木材撞到塔楼,前功尽弃。
洋芋蛋蛋放进塔楼内部。
把塔楼内部木材燃烧成的灰用木棒铺平,找一块能够堵住小门的土胚将其堵住。然后在塔楼顶敲开一个小洞,动作要轻巧,防止大片土胚子落下。把准备好的洋芋蛋蛋全部装进塔楼内部,用石块将烧好的土胚敲碎,你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响。再盖一层准备好的湿土,5cm左右。
开塔楼。
15min后,掀开土,用木棒剥掉炙烤发黑的小土胚,黄灿灿的洋芋蛋蛋将裸露在外面,冒着白气。看着这些美味,垂涎三尺。
吃洋芋蛋蛋。
这时,塔楼周围围着一帮毛小子,手里拿着热气腾腾的洋芋蛋蛋正吃的起劲,脸蛋摸得黑乎乎的,沉浸在吃洋芋蛋蛋的幸福世界里。
美味描述。
这种工艺烹饪的洋芋蛋蛋美味十足。经过炙烤,洋芋蛋蛋内部的大部分水分被蒸出,淀粉糊化的恰到好处。吃起来韧劲适中,口感舒畅,尤其烤的黄灿灿的那部分脆皮,吃起来脆香脆香的,幸福感爆棚,可谓舌尖上的美食。
各位朋友,这种民间工艺我已写的很清楚。如果你想体验一下我们童年的乐趣,吃一口不一样的土豆,不妨尝试一下。
生活美味源于民间,这种天然的土烤方法,也属于民间工艺,希望能源远流长。
注:上文图片源自于同学
摄影:侯红艳
工艺: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