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们在设计楼房时,大的框架都大同小异,而户型结构会根据不同需求做出各种设计.我们写文章也一样,不同的内容表达,可以由不同的结构方式呈现.体现差异化,人性化。我们常见的文章有三种结构:
第一种:总分总结构
总分总结构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开头提出论点(开门见山),中间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或重申论点,或总结引申),而几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层层递进关系、对比关系等等,但它不会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
这种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就像我通常的自由写作练笔,首先会在脑海中确立一个主题,也就是中心观点.比方说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目标管理的文字.
开头我用简短的话语说出目标不仅要有,还要学会管理目标,只有这样它才能为我们服务;接着我分三个观点来说明目标管理的必要性.1.目标制定和认可. 2.分解细化目标。3。达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我结尾用一句仿照的金句结尾:你不理目标,目标也不会理你。要想达成目标,还需要了解目标,分解目标,执行目标直到达成。
这样总分总的结构最容易也最实用。几乎什么内容的文章都可以用这种结构。推荐活学活用。
第二种: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例如邓拓的《不求甚解》一文中说,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先告诉读者“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然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上“求甚解”这个问题。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然后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
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会吸引想要了解文章内容的人一步步读完,从而增加了文字的阅读量和分享机会。
第三种:并列式结构
它是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并列式也也就是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一样重要。
例如培根的《论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拆解结构发现,读书目的 方法,好处都一样重要缺一不可。
并列式结构也像房屋设计师设计的老房子,并列的卧室,没有客厅,或客厅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每个房子的功能都一样是卧室。
综上,好的框架就是一篇文章好的形体,是盛放文章灵魂的支架,是撑起文章思想的骨骼,清新有力。多学多练,力求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