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谢皎然
目录 | 上一章 【职场】脚步丈量山河---导游之路(6)
因为午餐没含,没有经验的李立可也不知道跟团是怎样的。她只能跟着林姐和司机在古镇里游游晃晃,他们到了一家老店,林姐点了菜,然后假装随意说“没含午餐的话,司机和导游有餐补。”话里话外就是说李立可一个跟团的,是没有午餐补贴的。李立可也是刚毕业不太久,也不太懂社会礼仪,不过她觉得好像明白了林姐的意思。她学着电视剧里请客的职场新人一样说:“这顿我请吧,谢谢林姐让我跟团。”但是说的很不自然。
林姐看出李立可的尴尬,笑着打圆场:“我去结账吧。”李立可只觉得尴尬症快犯了。这一顿午餐李立可觉得味如嚼蜡。
吃完饭,李立可对林姐说她想自己逛逛,熟悉下景点,于是她在这一条羌族修建的古镇上左看看右看看。
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城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是前往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旅游的必经之路。全镇面积115.12平方公里,人口近1万人。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随后几天多次发生多次强烈余震,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到14日下午,仅有2300多人生还,并且有1000余人伤势严重。
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等、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其它省市。
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又有“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还原节”等多种叫法,但名称不同,内容却完全一样,都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
还有就是祭山会,这是羌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这是一种祈祝丰年的活动,到了这天,每家每户的房顶上插着杉树枝,室内的神龛上挂着剪纸花,点燃松光、柏枝,祀祭天神“木比塔”。祭祀时,宰羊作祭品,巫师敲着羊皮鼓,唱本民族的史诗。当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喝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祈求年景丰收。
羌碉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一般多建于村寨住房旁。碉楼的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形状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碉楼的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1988年在四川省北川县羌族乡永安村发现的一处明代古城堡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 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 此外羌族地区山高水险,为便利交通,1400多年前羌民就创造了索挢(绳挢)。两岸建石砌的洞门,门内立石柱或大木柱,柱上挂胳膊般粗的竹绳,少则数根,多则数10根。竹索上铺木板,两旁设高出挢面1米多的竹索扶手。
羌族是信仰自然为神的一个名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以“白石”为吉祥物。还有羌族的手工艺和歌舞也是一绝。
李立可感受着川西高原的风土。她稍稍平静思绪,看了看时间,与林姐通知的集合时间差不了多少了,她慢慢的朝停车场走去。川西高原和成都不同,因为海拔较高,阳光比较充足,下午的时候,阳光很大,李立可来到停车场,林姐和司机还未到,她看到有游客已经等在这了,坐在旁边的石阶上,她也坐到了石阶上等着林姐。
大概20分钟左右,林姐和司机渐渐走了过来,游客也陆陆续续的到了停车场,李立可用手在额头上做成个伞型,以此遮挡凶猛的阳光,她看到越走越近的林姐看到了自己,然后好像在嘲笑她,突然笑了起来和旁边的司机说着什么。李立可也不想多猜忌。司机远程打开了车门,李立可跟随游客上了车。
快到成都的时候,林姐做了简短的欢送词。
下车的时候,李立可和司机打了招呼,然后表示很感谢林姐带她跟团,随后就离开了。
这一次的跟团,李立可也是拼尽全力的学习带团流程和讲解方法,但是林姐的态度刺痛了李立可的心。让她对自己是新导游这个事实,有点讨厌。
导游小贴士
万事开头难,为了心中理想,万事都要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