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樊登读书上,参加了《论语》打卡活动,之前从来没有好好的,认真的去学过这部经典,最近每天跟学跟读,觉得受益非浅。分享一下自己学习的感受与喜欢的话句。
出自《论语·学而》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在那么多篇章那么多语句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也把他现在做为自己的一句学习语录。对照与反省自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觉得自己的学习就是学完就完,不会去复习,学完了觉得就可以了,不会在去温习,久而久之学过的东西也就忘记了,所以在学完知识后我们一定要去温习,不光要温习,还要快乐的去温习,温习也是一件让人觉得快乐的事情,对学过的知识在温习一遍,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掌握,会不会使用,有没有记住,而不是学完后,就把学过的东西放在一边,不在理会,这样学过的知识慢慢也就忘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外地过来看望自己,我们要觉得是一件愉悦的事情,而不要觉得麻烦,不要觉得要招待朋友,要陪同,要带着去本地一些特色的地方,就会浪费时间。之前自己有时就害怕朋友从外地来到自己居住的地方,觉得要去应付要去照顾,是一件麻烦的事,学了这句话后,觉得自己的这些想法是不对的,有朋友来找自己,应该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应该高兴,许久不见的朋友,再次相见,再次碰面,人家特意来找你,说明你在朋友心里是有份量有位置的,应该高兴,好好款待并与朋友相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对自己的感触更深,别人不了解我们时不要生气,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之前自己有时会觉得别人不懂自己,自己是对的,对方为什么不明白,不理解,不能去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思考一下呢,就会为这些事情去生气,去发脾气,其实想想,你就一定对吗,对方凭什么要去理解,要站在你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呢,你为什么又不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想这些事情呢,为这些事情去生气,去发脾气,值得吗?还伤了自己的肝,废了自己的心。有时有些事情,本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白,我们为什么又要急力去辩解呢,懂你的人自然会懂,不懂你的人又何须解释呢。不要为这些事情去生气,去消耗自己的精力。而是要学会宽容理解,学会去消化,提高自己的修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每天读一遍,记在心里脑海里,并按这句话去执行。这就是近期学论语来最喜欢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