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国学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近年来,渐渐兴起一股“国学“热。甚至我们的孔子学校都办到了国外。国内更不用说,电视上的各种讲坛,竞赛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学生们在百忙之中,又多了一个补习班,也像模像样的穿上汉服,拜了孔子,正式入门了。同事三岁的孩子,幼儿小班,学习的第一首歌谣是“三字经“。是否“人之初,性本善“会比“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更有吸引力,我无从考证,但什么是真正的“国学“,我们能从国学中汲取到什么,我想很少有人去真正思考过。

勿庸置疑, 我们拥有着令世界瞩目的五千年灿烂文明。可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景区乱刻乱划的是我们,埃及的金字塔上有我们的墨宝;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是我们, 上厕所不爱冲水的也是我们,国外公共厕所里特特用汉字写的“便后请冲水“就是证明。文化和文明,很显然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缺乏的又是什么呢?

以前看历史,我对古人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做法嗤之以鼻,对“饿死不食周粟“的行为有过质疑,对为父母割肉疗疾也不大赞同,更对不敢违拗母亲,牺牲自己生命和爱情的焦仲卿痛斥,认为那都是“愚忠,愚孝“,不足为取。古代人好像不怕死,为了某种信念或精神,可以义无反顾,放弃自己的生命。细想起来,我们缺乏的,何尝不是一种信念和精神!我们很聪明,知道趋利避害,知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和古人相比,即便是愚忠愚孝,我们也应该觉得汗颜,至少,还有忠孝,比不忠不孝强的太多。

有人说,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 ,也可以说,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更可怕。 在经济大潮中,“一诺千金“成了一个遥远的传说,“急功近利“成了常态。老话说,缺什么补什么,我们需要补的国学,不仅仅是诗经论语,唐诗宋词,更 不是老子庄子,而是仁义礼智信。仁而不懦,义而不莽,礼而不卑,智而不狡,信而不悔,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恶补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国学,为何物?在推翻清朝以前,是没有“国学”这个说法的。 有人说是中国文化,诸如孔子,孟子,儒家,也有人说是社会文...
    心上眉头阅读 2,675评论 0 1
  • 每个女人都不应该放弃自己!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晴 二姑今年52岁了,她说自己人生最好的时...
    残阳物语阅读 3,803评论 12 17
  • 今天打开电脑简书的网页版,有几条未读的消息,点击开来后,竟发现有个小奖杯的符号,告诉我说:您的××文章被专题“...
    味道布医阅读 3,92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