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琥珀
拿到一本新书,你们是怎样读的?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拿到一本书喜欢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者摘抄。整个读书的过程就是记录新知识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慢,而且看完书,基本上脑海中也没留下什么。那些摘抄下来的名言警句,正好验证了韩寒说的那句话,“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成甲老师说,“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读书,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实则买椟还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这种原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努力,就是一种低水平的勤奋。怎样改变在这种现状?
成甲老师建议,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读书时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仅仅是摘抄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思考这些内容和我们的旧知有什么关联,哪些我们可以践行。
这点,就和萌薇老师让我们看书写新知一样,我们需要通过读书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活学活用。知识只有用起来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不然,它也只是书上的文字而已。
所以,读书不在于多少,一味地去拼量,而不注重质,等于白读。
成甲老师说,“生命有限,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那些‘低水平勤奋陷进’里”。
我说,生命有限,我们要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