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老婆说,表弟他们其实在杭州买房更好。
我心里默默地想,不说供房困难让生活更窘迫的事实,单是安家在杭州,远离老家这件事,基本上想想就至少能让我有点绝望,不知道会不会让小姨他们两口子无法接受。小的还小,大的刚成家,如果以后安顿在千里之外,不说以后的发展如何,只是想想如果怀孕生育之后,连仅有的过年那趟往返探亲都有可能被省掉,再来,小姨他们家的情况,有可能出行那么远去照顾月子吗?虽说现在交通方便,高铁都可以当日往返,但怕就怕在经济上。从省会回市府,几十块,从杭州回趟市府,单程时间上面也许只多了三个小时,但是费用上面要乘以5,居住在省会每个月可以回一趟,而且是任何时间,哪怕是周末想回就可以回,而如果定居在杭州,那真的是半年或者一年才能回家一次了,而且那种时间的窘迫感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边是每个月回一趟,即使只是周末两三天,那边是每半年或者一年回一趟,还要赶着那7-10天内把一年落下的人情交际都走完。心理上面的落差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
再说弟妹,弟妹家倒还好,三个女孩子,一个在市府身边,一个在省会,如果另外一个安家在西湖杭州,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不管是父母还是姐妹们去探亲旅游都是非常好的选择。而且丈母娘也可以四个家挨个住着玩。而且弟妹是三姐妹中最小的,相对来说也没有家庭负担,而表弟则不然,无论怎么样,小表弟差他十几岁,在父母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他作为兄长,必须是责无旁贷的义务。不要用什么现代家庭理论来注脚,我们的传统家庭观念就是这么定义的,除非你能够不欠父母养育之恩,即使是能力超群的,有几个没有接受父母的馈赠和养育?
再说我堂哥,就是类似的例子,他把家安在合肥,但是他更没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能走到这样一步天地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可以想象的后果是,他在合肥,他的子女,注定不会有什么兄弟姐妹,除了他自己的女儿和儿子。堂亲表亲?原本就有省会成长教育和乡镇之间的差别,如果只是同省,还可以在少年时代有更近一步的融洽,现在是隔了好几个省份的两种不同地域文化抚养,连基本的饮食习惯都没办法共享。可以想象的是,也许在老家的下一代可能穷困或者教育资源不够,但是至少他们活的更本土,更有主人翁的感觉。而作为在合肥成长的两个孩子,因为孩子的问题,注定了父母是不可能再离开合肥,因为孩子的家在那里,成长环境在那里,父母被绑架在那座城市了,必须把父母仅有的人脉圈和交际圈共享给孩子,他们没有堂亲和表亲,所以只能有青梅竹马的发小,友情远大过他们对亲属的概念,因为在那座城市,他们的父母没有任何亲属在那定居和可以往来,这也是他们未来人生的写照,以及他们对他们下一代的又一种传承教育,除非在婚嫁的时候锚定一部分非外来定居人口,才有可能培育亲属的概念。而之于他们和我们的关系,可能也只能是回忆中的了吧,随着时间越长,年纪越大,我们之间的距离感只会越来越大,曾经堂哥是比我亲妹妹还亲的,因为他是哥哥,是我从小到大的亲哥,全部依赖的对象。我从小就是他的跟屁虫,即使一直被嫌弃。就像我嫌弃我的跟屁虫妹妹一样。
也许有人说,本来亲属就是五千年下来的陋习,是古代宗族的糟粕,是当时生活条件恶劣所需要,是完全不能匹配现在的城市生活伦理的。亲戚,本来就是跳出阶层的那一群人需要割掉的尾巴。但是,人真的能割掉自己的尾巴?即使你割掉,那就没有疤了吗?所以那是割不掉的基因。但是,尾巴是可以因为进化而消失的,这种无尾是可以遗传的。怎么理解?个人认为,我们应该一步步往上一两个阶层跃迁,这个过程会带着你的尾巴慢慢的一起跃迁,最后,你们在一两代之后从乡镇融入到省城,当然,还会有一部分继续留在乡镇,但乡镇中有能力天资或者机遇的就可以和省城的这一部分融为一体,直到彼此都足够强大,而不会像流落到某个偏远的外地成为少数派,外地人,被种族歧视。如果不是这样进化,而是一步跳了好几个阶层呢?那就只能强行割尾。不管怎么样,这个人可能就已经跳出了乡镇的那个圈子,包括他们的子女可能也就留在那座城市继续发展。而他的出生地,就被他彻底的隔断联系,依然遗留在那个落后的山村。也许割断不是他的本意,但是山高水远,时空的客观会促成这一切。也许,他力有所逮,他可以带出一两个人来到他的身边环绕着成家立业,成为一个新的,小的分支,古代的很多没有落叶归根的氏族和官员不就是这样的一种行为吗?而如果,他跳的不是那么远,那么他完全是有可能因为空间距离的临近,带着一圈人融入进一座新的更大的城市,而且两个部分是可以相互依存、扶持,共同发展的。
或者,我这种传统的观念是值得被鄙视和遗弃的,但是我有我的坚持,这或者也是因为我胸无大志,所以会给自己找到更多的逻辑和理由,我就是扎根在这里,希望我的血脉里流淌同宗的家人们可以一起成长。也许我的下一代,会在这种城市稳定,也许他们会继续往前走,可是我还是希望他们不要太能干,太厉害,就在国内让我们彼此能够互相辉映吧。如果一定要厉害到去往国外发展,那也由他所愿,也许我就只能安心的做个孤寡老人吧。这不就是宿命吗?
太能干的孩子就是来讨债的,你注定孤老无依,而不太能干的孩子是来还债的,他们会环绕在你的身边,看着你老去。这是我对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