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方法论: 十倍好、反脆弱、低风险创业、放权和试错、让组织自己长出来。
作者告诉我们,又可以从目标、能力、思维、经营方式这四个角度来理解本章。但他没有在文中具体按此分类,读完此章,我个人的理解如下:
第一: 从目标角度, 要对立“十部好”的目标。VS 惯性思维
我以前以为十部好就是真的要做到比现在好十倍,读了这一部份,我算是明白了,“十倍好”只是一个让数量代词,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好很多很多倍,不是一倍两倍,而是巨大的改变。 把这个设为目标,这是自我促进的方法论。 就如我去年读到的书说要“胆大包天的目标”,我的理解是同一个意义。
为什么要定这么大的目标呢? 其实这个目标就是要让你打破惯性思维,慢慢增长的想法,要有颠覆式的思考,从0到1的思考,要不拘泥现状,要去找事物的本质,找到更高效率或者根本必变的那个核心,或者说打造第二曲线。 绝对不是“低质量的量变式增长”。
“十部好”的一大前提,必须是触摸到问题的本质——寻找用户本质需求。 就如樊登读书,就如马斯克的火箭发射,就如罗胖新年演讲说的“那山”商场。 所以核心是: 做任何事情时,要让自己独立于事外,保持清醒且创新的认知,才能真正做到十倍好。
脑子里要有“十部好”这根弦,“十部好”这种思想!
第二: 从能力角度,要拥有“反脆弱”的能力。 VS 脆弱(刚性)
反脆弱的特点,具有包容性,不过分纠结于最终的结果,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成功后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能坦然接受另一方面的功败垂成。
要做到反脆弱,必须做到:
1) 正确认知“黑天鹅”事件,知道它是中性的、不可预知的。 比如疫情,比如蒸汽机的出现等等。
2)拥有两大核心能力: 杠龄式配置(即无可无不可)、非对称交易(可变通)。
第三、从思维方式角度,要学会“低风险创业”思维。
搞清楚两个假设:
第一,价值假设——客户愿意买单吗? 多做尝试,找到客观的市场及产品; 记住,实践是检验想法的最终标准。尊重事实,不被资源和体系绑架。
第二,增长假设——客户会持续买单吗? 可以持续投资吗?
总之,一家企业必须形成自己的秘密,让组织具有独特性,发展出别人无法模仿与追赶的商业价值。
第四,从经营方式角度,要运用放权和试错,让组织自己生长出来。
能运用放权和试错,必须克服心理的恐惧和自负,不放心等心理。给员工放权,给他们试错的机会。
人为催生组织和自我生长组织,就如培养孩子一样。 必须要让它自我生长。要明白,竞争,才是生命力的催化剂。避免“绿色沙漠”现象。
适者生存。 让新事物自行生长,在磨炼中适应环境,让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项目“长出来”。
今日读书笔记,特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