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2本书《情绪自控》

2023年,第8本书《情绪自控》,作者:李筱懿

2023-05-20至2023-05-23,用时5h33m


推荐指数:2.5星

本书80%的内容都是写作者对几部经典书籍中人物性格的拆解分析,以此来论证本书的观点,给人的感觉是为了凑数而凑数,如果没有读过书中提到的那几本经典,那对于作者的观点并不能深入理解,还是一本付费阅读书籍,有点失望,虽然我对作者本人是喜欢的,也关注了她的视频号,但并不喜欢本书。


摘录笔记:

1、人们之所以会情绪失控,是因为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管理情绪的区域,叫做“杏仁核”,它位于脑干顶部、环状边缘系统底部附近,分为两大核群,左右脑各有一个。

“杏仁核”给我们的情绪站岗放哨,所以它又被称为“情绪哨兵”。信息传到杏仁核的速度比传到大脑皮层的速度要快,所以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更倾向于先产生情绪反应,会有狂喜、愤怒、伤心等各种体会,但是过后又平复下来,甚至经常会因自己的过度反应而后悔。

2、 在愤怒情绪即将爆发前,我们的身体会给出一系列信号,嘴上不说,身体却很诚实。愤怒会激活大脑中的杏仁核,身体在杏仁核的驱动下超负荷运转,做好瞬间爆发的准备。

如果能察觉到身体上的愤怒信号,就可以在愤怒失控之前,有意识地去排解。比如,身体的反应包括:脸色涨红,有的人眼睛也会轻度充血;身体和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全身肌肉紧绷,胃部也会有收紧的感觉;呼吸变快,鼻孔扩张。

当身体开始出现这些愤怒征兆的时候,大脑容易在冲动的状态下做出不理智的决策和行为,可以用一些小技巧先冷却一下愤怒的情绪——

1.慢慢地从10倒数到0,在数的过程中,感受自己愤怒的身体反应。

2.做几次深呼吸,慢速的深呼吸能够抵消感情的冲动。

3.出去走两圈,把自己从当前的环境中解脱出去,分散一下注意力。

4.拉伸一下因为愤怒而变得紧张的身体部位,活动一下颈肩,有助于让自己放松下来。

5.愤怒有的时候来源于一些跟自己无关的事情,或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存心想要激怒你,你可以在心里问自己一句“这么生气,值得吗”,当你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时,也能有效地缓解一些愤怒的情绪。

3、亲密关系中有一种心理,叫“越爱ta就越想伤害ta”。比起更陌生的人,我们对最亲密、最接近的人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这种攻击不仅限于爱情,在亲子关系、兄弟姐妹、朋友之间都经常发生。

还有一种是被动型攻击,比如不回短信、不接电话,在事情发生时不出现,不对你的询问进行正面回答,等等。情侣之间的冷暴力就属于“被动型攻击”,这种攻击看起来是温和的,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控制的方式。

这是感情中的一种权力游戏,至少有一个人正在进行权力争夺,如果是两个人一起争夺权力,那就是火上浇油了。

你可能在普通同事、朋友面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却偏偏很爱对自己亲密的人发火,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对关系亲密的人的要求和对其他人不一样。比如,你可以接受同事放你鸽子,但如果男朋友看电影迟到了十分钟,你就会暴跳如雷。你在和同事吃饭的时候,可以接受他们点一些你不爱吃的菜,但如果伴侣点了你不爱吃的菜,你会立刻感到对方并不关心你,然后非常生气。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认为这段关系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领地,你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即便这个情绪是带有攻击性的,你也觉得不会对关系产生破坏。

>> 亲密关系中所有因为愤怒而产生的攻击行为,都属于“权力斗争”,发泄愤怒的一方总是希望自己的要求能得到满足,意见会更受到重视,地位能更占上风,就像很多女生在被问到“为什么喜欢现在的伴侣”时,都会提到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会包容我的坏脾气”。听上去非常浪漫啊,实际上,这种“一方发泄愤怒,一方包容愤怒”的状态,是非常危险的关系,因为你也不知道自己的愤怒最终有多大,对方的包容力到底有多强,这个底线一旦被打破,关系必然失衡。

4、有人嘴特别欠,你背个包她说‘男朋友买的吧?你也不像买得起的样子’,你升职了她说‘家里有人帮你的吧’,你吃顿饭她都问你‘不怕长胖吗’,怎么办?怎么样一句话怼死她?”

我确实知道网上有很多一句话怼死人的教程,很过瘾,但我做不到,因为我反应不够快,也没那么多时间去怼一个闲人,万一她比我战斗力强呢?自己又被气半天,怎么办呢?我有一个小秘诀,送给和我一样善良但不好欺负的普通人。你就对着她热情、开朗、大方、真诚地笑起来,盯着她的眼睛笑十秒,然后走开,不要理她。

为什么这么做?第一,她希望看到你的情绪波动和反击,结果你没有,她已经落空了;第二,大多数语言威胁和口嗨都没有杀伤力,所以别说废话;第三,她水平低,你犯不着把自己拉低到她的水平。

在10楼还能听到有人骂我,到100楼就完全听不见了。当你和一个挑衅者完全不在一个水准,就再也见不到她了

5、什么叫焦虑?我看过最扼要的解释是:总为没发生的事情而担心和紧张。

6、什么叫正念?我看过最简明的概念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

假如要用一句话概括解决焦虑的方法,我会说:不焦虑的活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相信“现在”不错,“未来”也不会太差。

7、我见过“人性的不可能三角”——财富、名气和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但是,我没见过事业和家庭双丰收,还能把所有关系都处理到毫无瑕疵的“完美女人”,她们或多或少都有委屈、焦虑和别人看不见的烦恼。另外,我也见过一些被冠以“完美”名号的女人,真实的她们活得很紧绷。

8、很多女性面临同样的困境——跟大多数人同步,很憋屈;走得太快,又担心被质疑。当全职妈妈,担心落伍;全力搞事业,担心被叫做失职妈妈。总是不太敢于开足马力,表现自己真正的实力。

9、在和女儿相处时,我不会扮演一个“事业忙碌无法兼顾亲情”的苦情妈妈,有时我们各忙各的,她会突然跑过来抗议:“你为什么还在处理工作,为什么不陪我玩?”我就说:“当你专心画画和看动画片时,不是也不理我吗?”

我特别同意一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心里清楚,如果面临生死选择,我一定毫不犹豫把生存的机会留给女儿。

但是,日常解决问题时,我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因为我好了,孩子才会更好

10、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提出“情绪的水位”概念:“每个人的情绪就像一座水库,当负面情绪水位累积到警戒线就会爆发。”所以,我们不要在面子上活得过度无私,而让自己的内心积累那么多委屈,委屈的人最需要做的,不是跟别人和解,而是跟自己和解,照顾自己的情绪。咽不下的憋屈就告诉对方,不想做的事情就拒绝对方,及时调节,相互碰撞,才能疏通焦虑的情绪,打开关系的死结。

11、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

12、生活里到处都埋伏着沉没成本的陷阱,小到看了一半发现是烂片却又心疼票价的电影,大到一份鸡肋但是已经磨合了好几年的工作,或者是一个累感不爱但是相处了太久的恋人。

我理解的“沉没成本”,是每个人终其一生必须做出的“断舍离”,为某件事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沉没成本就会越高,判断“哪些该留该珍惜,哪些该割腕止损”的难度就越大。可是,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圈好的地、获得的名誉、认识的关系、积累的财产,只要不是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都是我们可以考虑暂时放下的东西,只有擅长断舍离沉没成本,才能不被过去绑架,才能赢得更好的未来。

13、没有必要用自己的隐私和失态(如丈夫有外遇)作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世界上真正关心我们的人并不多,很多人活在鄙视链带来的优越感中,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更痛苦、慌乱和糟糕,内心虽然有同情,但更多是“她也不过如此”的淡淡的欣慰——请原谅我说得这么直白,这不是“坏”,仅仅是人性而已。

14、正是两个成年人共同的努力,最终在时间、思考、事业成就和真诚道歉的共同作用下,真正解决了问题。人生那么长,谁都有热血上涌、觉得满腹委屈的时候,都有想起来简直不能成活的糟心事,也都有犯错甚至犯大错的时候,最怕的是用尽难堪姿态却什么都没有解决,或者表面隐忍内心翻腾,那才是真正的伤害。

15、解决情绪问题的思路:

第一步:我真实的感受是什么?(情绪流动)

第二步:我现在能做什么?(认清处境)

第三步:我希望的结果是什么?(找到目标)

第四步:我现在的状态和希望的结果之间有什么差距?(发现问题)

第五步:我怎样缩小希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采取行动)

第六步:我可以去做哪件具体的事情,而不是把自己完全放在情绪里?(解决问题)

16、只有当我们看见差异、客观地面对差异,才能自信地去追求平等,而不是自卑地维护平等。自信和自卑经常是思维陷阱,表面非常自信的人很有可能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看起来很怯懦的人,在某个自己擅长的领域,也会拥有和外表完全不同的自信。

17、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的一段话给我很多启发,钱老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观察,不轻易下结论;等待,很多事情现在不能着急,需要有耐心;坚守,要坚守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能在一片混乱中跟着大家走。”

18、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态并不是一次性定型,而是在长久的了解、试探、拉锯中逐渐形成,尤指夫妻关系。

19、她说:“我在婚姻中的不安全感越来越高,甚至到了惶恐的程度,觉得自己配不上丈夫和孩子,总是给他们买更贵的衣服,饭菜总是把最精华的留给他们先吃,希望他们看到我的付出后,对我更加尊重和认可,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想起读者会上那个衣着光鲜的中年男人,问:“他的衣服都是你买?他穿得很好,但是你也可以穿得更好一点。”我的女读者说:“那不需要吧?我先生是公司高管,商务场合特别多,自然要注意形象;我做财务,很少外出,可以简单点。”

我再问她:“那吃饭呢?吃饭总可以一样吧,为什么总把更好的让出去?”

她有点局促:“可能是习惯了,我总觉得他薪水更高、更忙,对家庭贡献值更大,应该穿得、吃得更好一点。”

我接着问:“你这样付出,他认可吗?”

她痛苦地吸了口气,摇头:“不,他越来越理所当然。”

维系亲密关系的关键点之一是:认同彼此的付出。即便男人忙到很少陪家人吃饭,但女人认可他在为家庭积累和努力,两人之间就能平衡;女人即便收入低些,但男人感谢她在家务中的打点和忙碌,觉得价值感很强,就平等而愉快。

亲密关系的裂痕,很多时候来自不能体察对方的痛苦和努力,否定对方的价值。

心理学上的“不配得感”就是一种极低的自我价值观念,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别人对我好,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夫妻关系中的“不配得”看上去都是小事:让对方穿更贵的衣服,吃更好的饭菜,更迁就对方的情绪,更照顾对方的感受,自己却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找打折商品,忍耐各种不合理。

其实翻译成内在心理语言就是:我不值钱,我用的东西也不值钱,我的情绪也不值钱。

20、请远离那些习惯打击和讽刺你的人,一路收集正向反馈。

人在顺境中看不出鼓励的重要性,但是,每个人都有低谷、迷茫甚至自我怀疑的时候,每一句鼓励的话就会成为黑夜里闪光的星星,支撑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出谷底,一点一点积攒起信心。

所以,我远离“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不结交习惯性打击别人的所谓“直性子”,不欢迎总是无理由提反对意见的人,我身边的朋友不多,但是他们能够客观评价我的行为,给我真诚的建议而不是打击。

拥有一件美好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当你感觉到自己“配得上”某个人、某件事,就会在关系中更加自如,情绪上更加松弛。

21、那些不被外界看好的夫妻和情侣,为什么反而常青?因为表面看到的不配,不过是从出身、性格、地位、物质条件等等得出的直接观感,但无论外人看来差距多大,这些伴侣只要满足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就是幸福的关系。借用罗伯特·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他们既有激情的吸引,又建立了亲密的陪伴,还达成了一致的承诺。

但是,爱情和婚姻都是动态的,现在适合不代表未来适合,眼前圆满不代表持续圆满。

所以,幸福婚姻始终遵守着动态平衡。

22、爱情和婚姻都是变化的过程,能走长远的伴侣首先能当朋友,有很多共同话题,然后才有心动和亲密,不然再热烈的爱情最多一两年也会平静下来,但是,亲密踏实的感受只有和对方在一起才有,两个人的大方向也基本是一样的。


以上,与君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