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过了大寒我们将会迎来新一轮的节气,听说,萃花所在的城市要下雪啦!于是,我们特意挑了一幅应景画作——宋徽宗的《雪江归棹(zhào)图》。
文艺青年赵佶传世的花鸟画、人物画很多,但在山水画中,这幅画是代表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画中主要描绘了寒江两岸的雪景。(萃花温馨提示:放大看笔墨更震撼)
画面一开始是平缓的小山丘,平静的江面,和银装素裹风景。
目光移至画卷中央,能看到山势逐渐变高,江边出现了更多点景人物、小船和栈道。
画卷后段,这幅大气磅礴的全景山水,以趋于平缓的山势收尾。
画面意境肃穆,却仍有勃勃生机,全卷以书入画,颇有宋徽宗瘦金体的灵气。
画中皴笔很少,只在山上有淡淡的短线皴,在石棱深处加浓墨密点,营造出雪景氛围。
山顶间用浓墨画细小苔点,淡墨皴擦山骨,用蟹爪状描绘出枯树群,点缀出渔棚村舍。
全卷勾、皴都很简略,凝重质朴,附上画卷末尾宋徽宗霸气的花押,我不说你们也能体会到是什么感觉吧~~~
宋徽宗的这个花押,俗称个性签名,初看,是不是以为这就是个错别字?(有可能只有萃花这么以为)错别字也不可能出现在他每一幅画作上啊,还记得特朗普的“心电图”签名吗?
写的人说这是字,就是字……有人说这是“天下一人”四字的合体,也有人说这是“天水”二字(赵氏的老家),不论它是什么字,是宋徽宗专属就对了!
除了花押,最有意思的还是印章,撇开碍眼的不说(乾隆有情绪了),从放大图中能看出宋徽宗严谨的盖章逻辑碍于整幅画卷太长,附上一张简易示意图。
宣和七玺:1-7依次为: “御书”(葫芦形印)、“双龙”(方或圆印)、“宣和”(连珠印)、“政和”、“宣和”、 “政和”(连珠印)、“内府图书之印”
虽然“宣和”这个年号只有短短的七年,但画家皇帝这套内府收藏的盖章格式,也印证了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鉴定、整理与保护工作,也难怪这时期内府收藏成就如此之大了。
当然,在花押和印章之外,信息量最最最大的,还要是题跋。比如这段画作主人得罪了当朝宰相,画作又险些被大火烧毁的流传故事。
明朝大收藏家王世懋当年上京当官,看到有人在卖这幅画,花掉身上所有的钱,不得已卖掉了行李才凑够钱买下它。
当朝宰相张居正得知这个消息后,找他要这幅画,要得很急(索此卷甚急)。那么艰难也要咬牙凑钱买下的挚爱,怎么可能轻易就转手给别人,于是,王世懋得罪了心胸狭隘的张居正。
张居正怀恨在心,打击报复王家,在朝当官的王世懋的哥哥莫名被革职。谁料时运不济,张居正死后家被抄了,他生前收藏的宝贝都毁于火灾。(多付祝融:毁于火灾)王世懋庆幸当初没把画让给张居正,要不然如今《雪江归棹图》又只能是一堆冷冰冰的文献资料……
所以,王世懋在最后感慨了一句:“乃知物之成毁,故自有数也。”我们能看到这幅气韵高古的山水画,冥冥之中,好似自有定数。
保存完好的《雪江归棹图》,让后世目睹了宋徽宗笔下的皑皑江山,作为宋代治政不行,艺术很在行的皇帝,唯一一幅长卷山水画的真伪也被质疑。毕竟在完成后,它谜一样地消失了五百年,因此当它再次现身时,所有的探讨都围绕它是“代笔”还是“亲笔”。
最早,宋徽宗宠臣蔡京的三儿子在《铁围山丛谈》中写道:“故凡名手多入内供奉,代御染写……”这直接影响了以徐邦达为代表学者的判断,他们认为这是北宋画院高手的代笔画。(在他们看来,蔡京的儿子更了解实情)
蔡公子可没明说这一幅就是代笔啊!以鉴定家杨仁恺为代表的另一派则认为,宋徽宗的绘画天赋和才能毋庸置疑,也没必要借画院高手作品留名后世。
正因为如此,美术史学界完全搞错了重点,他们忽略了对这件山水画作品地位的研究,不得不说是山水画研究中的一大“空白”。萃花心想,我们更该在意的是画作本身,而不是那一个结果吧!
末尾,萃花还得提一提心中的执念:我更愿意接受宋徽宗的花押是“天下一人”,不知道大家怎么认为呢?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