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译文参考《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本节主要讲的是君子的“本”有哪些?分别从对父母、对兄弟、对朋友、对民众等的关系上去阐述为人之本。
1.2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人,而又喜欢冲犯领导的,非常少有。服从管理,不冲犯领导的人,却喜欢作乱犯法的,就更不会有了。所以君子应该致力于培养自己基本的道德品质,具备了这些品行,就自然懂得为人处事的原则、规律。而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就是达到仁的基本品行。”
【解读】
孔子的学,是学做人。那做学问首先要学的,就是人的一些基本素养。学好人性的规律,那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能做好了。
接下来谈到第一个本,也就是孝弟,因为在亲人关系中这两个是终身的关系,所以做好这两个至关重要。
1.3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那些花言巧语、只做表面功夫的人,是谈不上仁的!”
【解读】
在辨别什么是本的同时,我们可以先去看什么不是本。那这里就说,花言巧语和表面功夫不是本。
1.4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责?与朋友相处有没有诚信相待?老师教授的知识有没有学习落实?”
【解读】
在朋友关系中,忠和信是本。为朋友做事谋划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样用心,对朋友的言行要有诚信。
1.5
【原文】
子曰:“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大的诸侯国,做事严肃认真才能取信于民,勤俭节约才能普惠百姓,征用劳力符合农时的规律,才能不影响耕种和收获。”
【解读】
对管理者而言,他的“本”是对事情怀有敬畏之心,节约爱人,不干扰民众的时令。
1.6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外尊重师长,做事严谨、守信,对人充满平等的爱心,而又能够亲近那些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这些都真正做到的时候,才可以学习典籍。”�
【解读】
这里是对君子务本的一个总结,本是什么?就是孝、弟、信、爱、仁、学等。是对父母、对兄弟、对朋友、对经典的关系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