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或干一行一定是需要一个证书和资质来证明自己行吗?
我一度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与口碑远远超过一个人身上的各种铺天盖地的闪耀光环。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获得各种自己想要得到的证书认证头衔等资质和荣誉,但不一定会获得口碑。拥有良好的口碑,却不一定需要各种各样的证书和亮闪闪的光环来支撑。
从媒体新闻中看到了林正碌老师公益教学的视频,被林老师一句“谁更符合激发人性的创造力,就应该是更符合艺术的标准。”直接电击到心脏,电流流过全身后,脑袋像被洗过了一样的轻松,清醒的意识到去双溪学画是自己要做的一个正确的选择。之后,关注了林老师的各种信息。
看到林老师在他的著作《数性宇宙论》中的人物简介介绍:林正碌,1971出生,福建人莆田人。在我知道了林老师是哲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后,书中这样清爽的简介,更加令我尊敬。
我极喜欢简单的出场方式,他人或是自己。
就头衔来说,我更看中一个人具体的作为。
来到双溪学画的几天里,看到林老师主动与学员微笑打招呼,细心观察每一个学员画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指导问题时的专注用心,亲自师范教学的诚挚,这是一个有大爱的老师,一个自己潜心观察论证的研究成果“明暗交界处亮的一面微弱偏亮原理”让全国无数想学会画画的人拿起画笔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林老师的教学非常的神奇,只要你拿起画笔,就一定会画出一幅完整的画,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真的不是传奇。
有生之年能遇见林老师,是学画人的福气,来上过课的人全部载着满满的收获而归。
林老师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能够饱满生命体验,促进个性独立与人格完善,升华人文情怀与创造力”。那些艺术名校的、用高大闪亮的头衔背景轻松盖过林老师的教授们,期待你们除此光环之外的超越。
我见过这样的老师,讲课尽是引用名言,说得都是大道理,人物介绍闪花眼,都是高高在云端,接触一次之后,我往往会选择消失匿迹在他们的视野里。
你们闪你们的光环,我寻着口碑找足迹。